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香港的公司遷冊制度在5月生效後,上周三完成首宗個案審批,中油國際投資(香港)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正式收到公司註冊處發出的遷冊證明書。特區政府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昨日在網誌撰文指出,公司註冊處已特設專責人員,統籌國企在港註冊申請,並整合相關文件要求,簡化流程和加快審批,並指香港可發揮獨有優勢協助國企「出海」及拓展國際業務。目前本港仍有不少上市的國企在海外註冊(見表),且具一定規模,遷冊來港將可進一步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華潤9上市公司6家海外註冊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翻查部分大型國企在港交所公告的資料,看到現時在海外註冊的上市國企股,以紅籌系的公司,包括華潤系、光大系、上實系、中遠系及招商系等較多。當中,華潤系9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是在海外註冊,包括有恒指成份股(即「藍籌股」)、市值達2,085.09億元的華潤置地(1109),該公司註冊地在開曼群島。
事實上,華潤建材科技(1313)及華潤飲料(2460)於今年9月宣布,均將由開曼群島遷冊回香港。華潤飲料在公告中表示,該公司已在聯交所主板上市並在香港設立主要營業地點,遷冊後可減少跨國合規的複雜性,精簡法律實體架構,有效減少多司法管轄區帶來的成本。
許正宇昨表示,公司遷冊來港,可助力企業優化架構及提升營運效率,同時享受香港簡單稅制與優質專業服務。他指出,目前收到的市場反應相當踴躍,申請及查詢頻繁,他相信更多優質企業將陸續遷冊,立足香港作決策及管理中心,擴展業務規模。此外,特區政府將於明年上半年完成優化稅務寬減措施研究,吸引更多內地企業在港設立財資中心。
港加快建國際黃金交易市場
另外,在地緣政治與市場波動下,黃金繼續成為重要避險資產。許正宇在網誌中提到,今年第二季全球總需求按價值計同比上升45%,達1,320億美元。黃金ETF持倉量由年初約2,600噸躍升至近3,000噸,顯示投資者需求強勁。特區政府正推動加快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擴展倉儲設施,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並支持成立黃金行業協會。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亦日益完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認可的交割倉庫由8家增至12家,鞏固香港金融、航運及貿易中心地位。
港金融市場質與量現良好勢頭
目前本港金融市場的質與量,均展現良好勢頭。今年首三季,港股的日均成交額達2,564億元,按年大增1.26倍。首次公開招股市場集資總額也達1,829億元,增幅高達2.29倍。許正宇指出,金融市場「量」的提升催生「質」的轉變,國際投資者視香港為投資內地尖端科技的橋頭堡,及地緣政治動盪下的避風港,紛紛加碼配置香港市場。
至於施政報告提出優化結構性產品上市規則,許正宇表示,聯交所已發出諮詢文件,旨在提升市場競爭力與效率,同時加強投資者保障。現時香港的結構性產品市場表現出色,連續17年居全球成交額首位,最近的日均成交額更突破200億元。優化建議如調低衍生權證最低發行價、調整ETF作為標的證券市值門檻,他指這將能增強發行商的靈活度,促進ETF與結構性產品生態圈良性互動,推動市場持續發展。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