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之境(原名趙志軍)
10月8日的香港保利拍賣現場,於我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時刻。我的山水作品《更上一層樓》在藏家的競逐中以62.4萬港元成交,刷新了我的個人拍賣紀錄。聽到這一消息時,我沒有激動,我意識到:這不僅是價格數字的躍升,更是當代水墨藝術與時代對話的回響。
1.水墨的「靜水流深」
作為親歷者,我始終相信水墨藝術的生命力從未消退。近年來的藝術品拍賣現場火熱,成交穩定。雖然決策時間變長,出手藏家依然很多,更加看重作品保值以及可預見性增值。藍籌藝術家或極具潛力的藝術家,因此成為拍賣機構的主推對象。是藏家審美從「名家效應」向「價值發現」的悄然轉變。我的創作始終在傳統筆墨與當代視覺語言間尋找平衡——用山水的精神內核承載現代的構成意識,用墨色的虛實呼應當代人的情感共振。這場拍賣讓我確信,這樣的探索正在被時代認可。
2.破圈,源於文化的自覺與自信
許多人將水墨的升溫歸因於市場炒作,但我更願將其視為文化自信的必然回歸。現在年輕人開始用水墨作品裝點生活空間,而海外藏家也主動探究畫中的哲學意蘊,我看到的是一種文化身份的覺醒。我的《更上一層樓》作品弱化了具象山水,用傳統的筆觸和現代表現手法捕捉山巒的氣韻——這不是對傳統的背離,而是將千年美學精神轉化為當代視覺語言的嘗試。藝術需要門檻,但不該是圍牆。
3.與年輕藏家共同成長
競拍結束後,一位「90後」藏家對我說:「你的畫讓我想起穿越雲海的登山無人機——既傳統又未來。」這句話令我深思。新一代藏家不再將藝術視為單純的資產配置,他們渴望在作品中找到精神共鳴與自我表達。這也促使我不斷反思:如何讓水墨的「筆精墨妙」與當代社會的多元價值共生?或許答案就在於——保持對傳統的敬畏,但不被傳統束縛。
4.從熱潮到永續︰藝術家的責任
面對市場的熱情,我常告誡自己:拍賣數字終會褪色,但藝術的價值在於能否穿越時間。我和同行們始終在探索學術與市場的平衡——既要避免重複古人,也要警惕被商業浪潮裹挾。近年來,我與美術館合作舉辦展覽和公益活動,正是希望打破「水墨高冷」的刻板印象。在本月30日,我的個展將在香港「境·美術館」開幕,歡迎讀者們前來參觀。我相信,真正的永續發展,需要藝術家、機構與藏家共同構建健康的生態。
62.4萬港元的意義,遠不止於個人紀錄的突破。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傳統藝術在當代的轉化路徑。我們應當看見,水墨正從書齋走向世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市場的成長,更是一種文明生命力的綻放。這條路,我才剛剛踏上。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