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 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的講話,指明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具有表達堅持一中原則、反映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的深刻意涵,以「四個歷史責任」勉勵兩岸同胞在重要歷史節點承擔弘揚民族精神、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促統任務,強調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深化兩岸交流融合,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闡明了發揚台灣光復80周年光榮歷史對國家完全統一的重要意義和方法路徑。香港共享台灣光復80周年的民族光榮,更要在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和深化兩岸交流交往上,展現歷史擔當。
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80周年紀念日,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王滬寧出席並在會上發表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廣泛團結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同憶歷史、捍衛成果、守護家園、共創未來,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
紀念日具五方面意義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日前表决通過將每年10月25日確定為「台灣光復紀念日」。王滬寧在講話中,指明了黨和國家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具有五方面重要意義:一是展示了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二是反映了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三是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擔當歷史任務、矢志不渝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堅強意志;四是鞏固了國際社會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普遍共識;五是必將激勵兩岸同胞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偉大抗戰精神,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台灣光復紀念日」的設立,立意深遠,含意豐富,表達了促進祖國統一進程、中華民族捍衛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以史為鏡,可知興替,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推動兩岸同胞以紀念日形式牢記台灣光復歷史,建立共同的歷史觀,形成共同的國家認同感,將能在新的歷史時期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
在銘記台灣光復80周年歷史、共創未來的重要時刻,王滬寧進一步以「四個歷史責任」闡明兩岸同胞共同推動祖國統一的歷史擔當:兩岸同胞要共同擔負起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歷史責任、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歷史責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責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台灣光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危亡中重新崛起的關鍵標誌,是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成果,也是駁斥「台獨」分裂謬論的歷史鐵證。「四個責任」高度概括了我們在重要歷史節點和兩岸新形勢下的民族任務,未來應用好包括台灣光復在內的歷史深刻啟示,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夯實兩岸文化認同基礎,創新教育實踐路徑,生動展現中華文化的精神家園。
助力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標誌着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進入新階段。方案目標明確,切實可行,是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最佳方式。王滬寧在講話中指出,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共護抗戰勝利重大成果,共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事實上,台灣光復的光榮歷史,更加喚起人們對和平的珍視,更加渴望維護抗戰成果。當前,台灣同胞飽受民進黨多年執政之苦,在台灣光復80周年的當下,更加感受到民族強盛是兩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亂是兩岸同胞負擔。堅定反「獨」促統,台灣才有前景,發展才會更好。「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討論進展越好,和平統一就越有希望,分裂活動就越不能有任何空間。香港率先實施「一國兩制」,共享台灣光復80周年的歷史光榮,更有責任加強兩岸就台灣方案的交流探索,提供積極參考,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容,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台灣光復體現中華民族浴血奮戰、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兩岸共護台灣光復成果,交流只會親上加親。王滬寧在講話中說,要堅持深化兩岸交流融合、共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共享祖國統一美好前景,堅持團結兩岸同胞、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榮偉業。抗戰時期,5萬多名台灣愛國志士回大陸與大陸同胞並肩抗日,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兩岸從來都是相濡以沫、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新時代下,大陸不斷推進兩岸關係融合發展,堅持促進兩岸合作,惠台措施不斷,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香港長期以來作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平台,與台灣同胞共享大陸發展機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彰顯。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