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樹仁手記】最早《詩經》譯文 英詩格律見風雅

2025-10-27 04:21:00 教育

從現行流傳的文獻來看,最早把《詩經》的詩歌翻譯成英語的學者,可能是威廉·瓊斯爵士(Sir William Jones,1746年至1794年)。他是英國的詩人、東方學家和語言學家。

他在1774年出版的拉丁文巨著《亞洲詩歌評論》第一章,把《詩經·淇奧》第一章譯成拉丁文並附有中文手寫稿,手寫稿是直行書寫,每個字上方有拉丁文單字翻譯。而且這詩的下方寫有「大學」兩字,可能是從《大學》抄下這首詩的。

他在1785年發表的《論中國人的第二部經書》(On the Second Classical Book of the Chinese),英譯了《詩經》3首詩歌,但不是全首翻譯,只是選譯了其中一章或幾句詩句,全部都有直譯與意譯兩個版本。英譯《詩經·衛風·淇奧》也附有《淇奧》的中文手寫本,字體比1774年版較為工整,因為有中文對照,可以知道他是選譯了這首詩的第一章。

而英文直譯《詩經·周南·桃夭》的第二句是:「Its leaves, how blooming! How pleasant!」中文原文就是:「其葉蓁蓁」,可以知道是選譯了《桃夭》的第三章。

英文直譯《詩經·小雅·節南山》的第二句是「Its rocks in how vast, how rude a heap!」,中文原文就是「維石岩岩」,可以知道是選譯了《節南山》的第一章第一句至第四句。

從《淇奧》的中文手寫稿來看,用字與現時流行的《詩經》版本《毛詩》的原文頗有差異,反而與《大學》引述的《淇奧》相同,此外,他又說《桃夭》是在《大學》(Ta Hio)第十頁,又說《節南山》在《大學》第十一頁,可以知道,他引用了《大學》引述的詩句,同時也參考了《詩經》原文。

除了文字直譯(verbal)之外,威廉·瓊斯更有意譯(paraphrase),而且是有韻律(metrical)的英譯,保留了原詩的主旨,且用了隔句押韻的方式,英語讀來較易上口。

威廉·瓊斯英譯《詩經》這三首詩的選段可能是最早的英譯,另一方面,我們也可嘗試中譯外國的詩文的時候,也同時採用直譯與意譯,在翻譯之外加上創意。

●梁鑑洪 香港樹仁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