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 樓佳、牛卓琳、蔡美琦
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再次明確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重要性,並為明年行業發展勾勒出更清晰的藍圖。以下,筆者通過對比此前的《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梳理新方案的要點和解讀其政策影響。
釋放明年行業積極信號
2025-2026年方案為汽車產業設定了2025年的具體增長目標:全年汽車銷量約3,230萬輛(同比+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約1,550萬輛(同比+20%);汽車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提升約6%。根據中汽協數據,2025年前8個月汽車總銷量已達2,110萬輛(同比+12.6%),強勁增長勢頭使得全年銷量有望輕鬆超越方案目標。
對於2026年,方案強調要保持平穩向好發展態勢,實現產業規模、質量、效益的進一步提升。相較於2023-2024年方案中「運行在合理區間」隱含對負增長的容忍的表述,筆者認為2025-2026年方案傳遞出更樂觀的行業預期,旨在實現銷量合理增長與質量提升的雙重目標。
這一基調也超出了當前市場對明年汽車行業(尤其是乘用車板塊)增長承壓的普遍預期 — 在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退坡、「以舊換新」現金補貼可能調整的背景下,疊加內地乘用車銷量連續五年高增長形成的高基數,市場原先對2026年抱持謹慎態度。
4大方向發力助發展
2025-2026年方案從擴大內部消費、持續提升供給質量、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深化對外開放合作等四個維度,提出了加快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汽車消費、推動智能網聯技術產業化應用等多項工作舉措。
筆者認為,政府仍然支持L3級自動駕駛作為產業升級的關鍵方向,這利好於具備自動駕駛技術優勢的主機廠及相關供應鏈。作為前瞻布局後續產業政策,方案亦制定了換電技術標準指南、深化新能源車保險改革等配套政策。
多措並舉 加強規範競爭
相較2023-2024年方案,新版特別增加「優化發展環境」內容,這與過去兩年內地乘用車市場持續價格戰、近期中央政府介入整頓行業無序價格競爭的背景相呼應。具體措施包括:(一) 完善充換電網絡布局:推動大功率充電、智能有序充電、「光儲充放」一體化等新技術應用;(二) 規範行業競爭秩序:加強成本調查、價格監測、生產一致性監管、應收賬款管理及網絡不實信息整治;及 (三) 推動集團化發展:支持龍頭企業提升市場地位,同時加快《機動車生產准入管理條例》立法,完善企業退出機制。這些舉措體現政府對行業整合的積極態度。
除擴大內需外,方案亦提出通過優化出口金融服務、完善國際物流體系等措施提升出口質效,強調供應鏈共建與協同出海。
當前市場對2026年汽車行業增長普遍抱持謹慎態度,主要基於三大制約因素: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如期減半退坡、「兩新」政府補貼可能調整,以及連續五年高增長形成的銷量基數壓力。在此背景下,筆者認為2025-2026年方案提出的量化目標與配套措施,有望修正市場對明年行業增長的悲觀預期。除規模目標外,方案亦彰顯出政府規範行業競爭秩序、推動產業整合與技術升級的決心。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