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書影迷城】柬埔寨尋書記

2025-10-27 04:07:21 副刊
●柬埔寨首都金邊古蹟書店
●古蹟書店的柬埔寨和吳哥主題外文書架;末端連着東南亞主題書架。
●泰國白蓮花出版社出版的首頁書角印章。
●你看,《聚焦於吳哥皇朝廟宇的指南》的排版是不是有點學術味?
●樓下是餐廳的書獃子國際書店。
●周達觀早於元朝撰寫的《真臘風土記》英譯,但我卻要看漢文原文。
●暹粒圖書中心充斥着仿真版外國書。

書癡最大的樂趣莫過於找書。大家都在議論的流行命題著作卻不需要找,因為它們會找上你。大出版社的出版,不論新舊,也大都不需要找,它們也會找上你。在主流文化和學術話語體系中的作品亦不用找,它們永遠會以各種形式流通。要找的是不受注意卻發人深省的作品、因各種原因——尤其是商業原因——被大出版社摒棄在外的作品、在主流文化和學術話語體系之外的作品、以及在國際圖書銷售圈子以外的作品。 ●文、攝:李雅言

找書的最大樂趣,則莫過於尋找在國際圖書銷售圈子以外的作品。

我一直對康德的出生地、前普魯士名城康尼斯堡Konigsberg(現屬俄羅斯,並稱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感興趣,但在英語世界一直找不到介紹書。2016年冬遊波蘭克拉科夫時,卻在一間二手書店見到一本製作精良的英文書,介紹康尼斯堡(採用舊名必屬故意)以及跟其甚有歷史淵源、毗鄰並屬立陶宛的庫爾斯沙嘴(Curonian Spit)和港口克萊佩達(Klaipèda),由立陶宛的出版社發行。在他國,此書雖然新品難求,但去年到立陶宛遊玩,卻竟見到處有售。

邂逅古蹟書店

今年過年時曾跑到柬埔寨散心。陽光普照的首都金邊正好替我解香港的寒冷,但下午的太陽卻還是有點太熱情——正好找書店躲躲。

金邊最大的英文書書店叫古蹟書店(Monument Books),自皇宮走路過去只十多分鐘。記得2014年春到老撾,在首都萬象偶然發現了一間裝修還可的書店。進去一逛,驚見大量印刷得不錯的十九世紀歐洲殖民者(大多是法國人)在「印度支那」(Indochine)—— 即處於西人已知道的兩大文明古國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那片東南亞大地——「探險」紀錄的重印版。出版社叫White Lotus Press,地址在鄰國泰國首都曼谷。隨便打開一本,更見內頁右上方還蓋着該社印章(「白蓮花印」)。哈,這些書籍的主要市場是在泰國居住的外國人嗎?畢竟都是英文版。但為何出版社又好像是中國人開的——為何書內蓋着中文印章?不論怎樣,在與老撾毗鄰的柬埔寨,也能找到這類書嗎?

古蹟書店好像也有華人背景:我於年廿九(今年並無年三十)進店的時候,店員剛結束燒衣紙擺乳豬迎新歲。書店並不售賣白蓮花的書,卻有不少柬埔寨主題和吳哥廟宇的外文書,更有法文書專架(法文書並不奇怪,因為到柬埔寨的法國遊客至今仍然如鯽)。柬國書堆中有一部叫《2040年柬埔寨:文化與社會》的論文集;一翻內頁便見「柬國阿登納基金」(Konrad-Adenauer-Stiftung)字樣:該基金是由德國最大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政客建立、並以西德首任總理命名的智庫。要知道外國在發展中國家有什麼利益和興趣點,有時會在書局找到端倪。

混雜語言中的文化足跡

最先提起我購買慾的,是一部製作精美、題為《聚焦於吳哥皇朝廟宇的指南》,2017年修改及更新版(Focusing on the Angkor Temples: The Guidebook, 2017 Edition, Revised and Updated),作者為米夏爾·彼特洛真高(Michel Petrotchenko)。一看表達有點奇怪的英文標題,便知道原文為法文:果然在法文書書架見到原著。此書索價35美元,並不便宜,但一翻便覺其可愛:排版看似雜亂,但其實有其邏輯,且內容既深且廣,專業性幾達學術寫作。更可愛的是「避開中國新年,因為會有大量的亞洲遊客團」這忠告。我買的是英譯本——放假嘗試看法文原著太累了。有趣的是,數天後我遇上一位法國遊客,手執原著翻查資料。他欠身讓我通過,我便順口說了一句:我有此書的英譯,書真的很棒!怎料他告訴我他來自巴黎,在當地著名的、專門收藏亞洲藝術品的吉美博物館(Musee Guimet)只見此書的英譯本,要來到柬埔寨才能購得法文版!哈哈哈!

令我驚訝的卻是一些於香港出版和印刷的簡體中文書籍。例如《執拗地奔跑:鳳凰記者獨家採訪柬埔寨手記》(鄧瑩晶著),書背並印着售價為港幣120元(在古蹟書店變成了22美元),以及《柬埔寨戰亂文學》,書內頁有柬華僑作者余良的親筆簽名和「歡迎傳閱」提字。柬國上世紀七十年代赤柬(即紅色高棉軍或紅極滅)那段悲慘歷史舉世矚目(三所赤柬監獄於7月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故書目之多可以明白。

除了本地題材著作,書店也有東南亞專架,上面是緬、泰、老撾與越南書;而由泰國蠶蟲出版社(https://silkwormbooks.com)出版、題為《本地人遊客》的緬甸遊記成為了我遊柬延伸閱讀。隨便瀏覽英文書書架,則發覺不少是背面標着「只限於印度半島、不丹與馬爾代夫銷售」(For sale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Bhutan and Maldives only),並以盧比定價之英美大出版商書籍。這類供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水貨書」價格遠較原版相宜,我在尼泊爾也見過。

又見《湄公河遊蹤》

天氣太熱,吳哥廟宇導遊向我建議早出早歸。我當然求之不得:不是說年假遊人會多嗎?早出早歸,倒多給了我機會在暹粒也看看書。請導遊推薦書店,他二話不說便着我到暹粒圖書中心(Siem Reap Book Center)。哈哈!那可不是我抵城當晚覓食前路過、在大市集對面的紀念品店兼找換店嗎?早已看過了,「圖書中心」這種招牌怎能逃過我的注意?但書呢?舖面的確有一角是賣書的(書店「被迫」賣紀念品來生存,並不是發達國家的專利),但擺放的大都是給遊客的柬埔寨風光圖集(它們才賣錢!),或者是英文流行作品的仿真版……

我拿着手機導航,趕到了書獃子國際書店(Bookish International Bookstore)。店在木房子的二樓,地面是餐廳。書店快將關門,我央求店員給我十分鐘去瞄一圈;想不到氣定神閒的店員哪有像我這香港人緊張,着我自便。二手書不少,但我都沒大興趣:都是在港和歐美看到的東西。反而是有一本仿真版《湄公河遊蹤》,出版社正是白蓮花出版社。接連兩天到過了手機地圖上城中所有書店,但看到的盡是柬文教科書、工具書或是英文流行書和「曾經流行書」譯本;有些名叫書店的更實為文具店。遺憾。

驚喜卻在後頭。作資料搜集時看到古蹟書店在暹粒市中心的分店已倒閉,卻不知道在機場仍有店。是從市中心遷過去的嗎?藏書沒金邊的多,但給我碰到了兩部之前在金邊站未見過的作品:一是圖文並茂的精裝英譯《真臘風土記》,為元朝周達觀所作,二是柬國經濟財經副秘書長 Sim Vireak題為《新的柬埔寨、新的敘事:議論現代柬埔寨所面臨的挑戰》的文集,其序言開宗明義說希望見到國家有除了以赤柬大屠殺為題的當代題材書籍。怎能不買來看看?《真臘風土記》我卻要看漢文的,甫回港便訂了(註:真臘為我國古時對柬國之稱謂)。

不久,探訪一位飽學之士,在其書架驚見《湄公河遊蹤》一書。我問他在哪裏買的。他說多年前到老撾旅遊時在一所書店見到此書,但因書價高昂而不忍購買。夫人見此情形,回港後在網上為他訂了一本。我聽後哈哈大笑,跟他說我在柬埔寨看到了一部翻版的,並以7美元購下。但朋友把他的那部自書架拿下,自內頁拔出一張附送的複製歷史地圖。「你的那部有嗎?」

我無言以對。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