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表示,全會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了專章部署,體現了黨中央對開放工作的高度重視,釋放了中國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強烈信號。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建議,不僅為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擘畫藍圖,更向世界釋放出一個清晰信號:中國持續對外開放已從「跟跑」階段邁向「領跑」時代。中國的開放是高水平、自主性、制度化的開放,同時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兼顧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
過去數十年,中國憑藉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優勢,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如今,中國提出「領跑式」開放,意味着不再只是被動適應國際規則,而是要主動參與甚至引領全球經貿規則的重塑。「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拓展國際循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正是中國積極擴大自主開放的具體體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正從內外兩個維度同步推進。對內,致力於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破除地方保護與市場分割。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指出,儘管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已歷經多次修訂,但「卡點堵點」仍存。「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整治「內卷式」競爭,正是要打通梗阻,釋放龐大內需潛力。一個高效、公平、開放的國內市場,不僅能增強自身經濟韌性,更能以其規模優勢吸引全球資本與技術,形成良性循環。
對外,中國持續深化制度型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加速建設、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的不斷壓減,均體現了中國主動降低門檻、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引領新時代對外開放。通過擴大服務業開放、推動貿易創新、深化雙向投資合作,中國正努力將自身大市場轉化為全球創新的「應用場」與「機遇場」,讓世界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十五五」新征程,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香港的角色尤為關鍵。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香港擁有高度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正是國家建設規範化、可預期市場的先行範例。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香港可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功能,不僅吸引國際資本經由香港進入內地市場,更可將其成熟的法律、仲裁與調解機制,特別是國際調解院的服務,應用於服務國家統一大市場建設,為跨境商業糾紛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助力國家建設更公平合理的國際經貿新秩序,為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創造更有利環境。
當前,個別國家卻逆潮流而動,重拾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築起貿易壁壘,破壞多邊體系。在此背景下,中國堅持擴大開放,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正如王文濤所言,中國的開放是「兼顧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的共贏之舉。
二十屆四中全會吹響了中國邁向高水平開放的新號角。從「跟跑」到「領跑」,不僅是角色的轉變,更是自信與格局的升華。通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與深化制度型開放雙輪驅動,中國正以更加主動、包容、可預期的姿態擁抱世界。香港應把握歷史機遇,發揮獨特優勢,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更大力量。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