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最新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為香港經濟投下「信心一票」。IMF最新預測大幅上調香港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至2.4%及2.1%,較4月預測分別高出0.9及0.3個百分點,反映香港在環球貿易逆風中「韌性十足」,與內地「十五五」規劃推動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等高度契合。IMF亦看好,只要香港保持貿易和金融中心優勢,將繼續受惠於區內機遇。
亞太上半年表現超預期
受惠出口前置效應、人工智能投資熱潮及寬鬆政策支持推動,亞太區上半年經濟表現超預期,料今年全年增長4.5%,雖較去年4.6%略降,但明年料增4.1%仍優於先前預測。當中,中國經濟今明兩年預計增長4.8%及4.2%,印度維持6.6%及6.4%的高速擴張,東盟連續兩年錄得4.3%增長。IMF認為,亞洲仍將是全球增長最重要引擎,今明兩年貢獻率達六成。儘管美國加徵關稅及保護主義升溫,區內供應鏈重組、技術周期繁榮及政策放鬆有效緩解衝擊,出口商在關稅實施前加速出貨,帶動今年第一季錄得顯著增長。
然而,報告警示風險偏向下行,主要受累於保護主義升溫、內部需求疲弱、房地產低迷及人口老化等問題。IMF強調,亞太經濟體須推動以內需為導向的再平衡,提升增長韌性及可持續性。短期方面,建議採取針對性財政及貨幣政策緩解貿易衝擊,提供臨時性支援;中期則需結構性改革,包括發展服務業、提升金融中介效率、減少資本錯配激勵、應對老化影響,並推進區域貿易金融一體化。財政改革至關重要,以管理支出壓力及備戰未來衝擊。當局亦需關注人工智能挑戰與機遇,完善監管框架。
中國料聚焦高質量發展
上述建議與內地「十五五」規劃高度契合。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重申至2035年人均GDP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瑞銀中國經濟學家張寧估計,今年中國人均GDP約1.4萬美元,對應以美元計算的人均GDP年均複合增長率需達6%至8%,意味未來十年名義GDP需保持強勁,及人民幣匯率需保持穩定或走強。對於「十五五」規劃,瑞銀預計「隱性」GDP增長目標有所放緩但仍穩健,料介乎4.5%至5%。同時,新五年規劃將聚焦高質量發展,大幅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持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該行仍預計今年第四季GDP按年增速進一步放緩至4%左右,全年GDP增速或為4.8%至4.9%。
另外,IMF亞太部副主任Thomas Helbling昨預期,美元走勢轉弱帶動資金重新流入亞洲及歐洲市場,香港憑藉穩固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具有聯繫投資者與企業的獨特優勢,加上本港具有強大的監管制度、人力資源、數碼及物流基建,料將持續受惠於區內機遇,尤其是來自內地及東盟新興市場的擴張潛力。他強調,只要香港維持這些核心競爭力,便能在全球貿易政策調整中站穩陣腳。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