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香港須把握「十五五」機遇 貢獻國家現代化建設

2025-10-25 04:23:32 評論

李聖潑 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工商總會會長

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可以說,「十四五」規劃成績驕人,推動了中國經濟、民生、科技等發展的躍進,隨着「十四五」規劃成功收官,「十五五」規劃的到來,承先啟後,定會為國家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全會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筆者絕對認同,雖然國家正面臨複雜且深刻的環境及形勢變化,但國家無論是經濟基礎、工業產能以至科技優勢都十分明顯,絕對有能力駕馭形勢,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繼續實現高質量發展,令全國上下都受惠於國家進步。

國家「十四五」成就驕人

回看「十四五」規劃,成就驕人。以國內生產總值(GDP)計算,在「十四五」時期,接連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三個大台階,2024年超過134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2020年增長23.9%,年均增長5.5%,預計「十四五」時期經濟增量將超過35萬億元。從全球範圍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首次躍升至第10位,比2020年上升4位,百強創新集群數量位列全球第一。其餘驕績還包括在2024年,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比2020年增長2.6倍,持續豐富全球綠色產品供給等等。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十五五」規劃既是承前啟後,也為國家指明了前路,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全國上下感到十分鼓舞,亦對國家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十五五」規劃的高水平發展的衝鋒號,已經正式吹響。全會部署了多項重點工作任務,包括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等,筆者認為,經濟發展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根本,未來落實「十五五」規劃時,進一步做好實體經濟,科技自主創新,仍然是國家向前邁進的重要工作。

以筆者所深耕的製造業以及新能源產業為例,中國的新能源技術、產能,從跟跑到領跑,發展到今日,新能源行業例如光伏發電行業,中國已是領先全球的新能源大國。在「十五五」規劃,國家可以加大力度「反內卷」,繼續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除了「碳中和」以及「碳達峰」目標,我國還能夠一直把新能源技術及裝備等輸出全球,搶佔國際市場。看到國家規劃繼續對實體經濟以及創新科技大力支持,我們對進一步發展、壯大事業充滿期盼。

港應做好本分續發揮獨特優勢

至於香港,明顯亦受惠於國家規劃,在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八大中心」,包括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等。過去幾年,香港除了經濟由負轉正,加快復甦,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上升1位至世界第三;整體競爭力上升4位至世界第三;人才競爭力兩年共升了12位至世界第四……香港這些年取得的佳績,既離不開國家支持,亦離不開國家「十四五」規劃為香港帶來的精準定位和目標。

全會指出,要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香港作為「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國際都會,必須在「十五五」規劃中繼續發揮內聯外通的作用。一方面善用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優勢,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另一方面,亦要利用獨特優勢,把國際資金、企業以及人才「引進來」,打造能貢獻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現時,「十五五」規劃的號角已經吹響,國家未來發展機遇無限,全國上下包括香港各界都要做好準備,既在本職崗位做好本分,亦要貢獻國家現代化建設,凝心聚力,增強香港以至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動能。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