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文學花園】秋風再起時

2025-10-25 04:03:39 副刊
●又到了銀杏黃的季節。 AI繪圖

萬曉英

漫步於柳梢堰濕地公園的木棧道,偶有一縷馨香沁入心扉,裹挾着旌湖濕潤的風,不經意間,才知又到了銀杏黃的季節。

從前讀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總以為秋的熱烈都給了紅楓,後來遇見柳梢堰的銀杏,才知金黃也能把秋意襯得這樣濃。它不像楓葉那樣張揚,也不似松針那般冷峻,倒像位溫和的老者,慢悠悠地把歲月釀成了暖色調,等秋風一來,就把積攢了一整年的溫柔,全鋪在柳梢堰的河岸與草坪上。

在秋陽正好的日子裏,柳梢堰的銀杏總來得不慌不忙。

春日的銀杏葉,裹着嫩黃的綠,像剛睡醒的小精靈,怯生生地舒展着扇形的裙襬,新抽的葉捲着邊兒,帶着絨絨的質感,把春天的溫柔都揉進了葉脈裏;夏日的銀杏葉褪去稚嫩,化作層層疊疊的濃綠,像撐開的綠傘,將毒辣的陽光剪成細碎的光斑,給散步的人撐出連片的蔭涼;直到秋風掠過旌湖,吹皺了一汪碧水,也吹醒了滿樹銀杏,先是枝頭幾片葉子悄悄泛黃,像給綠樹鑲了道金邊,沒過幾日,整棵樹就像被陽光裹住,連風拂過的痕跡,都帶着金閃閃的光。

柳梢堰的銀杏,不扎堆卻連成片。沿着河岸走,左手邊是波光粼粼的旌湖,右手邊就是高矮錯落的銀杏樹。老樹枝幹粗壯,樹皮上滿是歲月的紋路,枝椏卻倔強地向天空伸展,金黃的葉子層層疊疊,抬頭看時,竟像把整個秋天的陽光都攏在了枝葉間;小樹則透着靈氣,樹幹細細的,葉子卻長得精神,風一吹就輕輕搖晃,像跟路過的人打招呼。偶爾有葉子脫離枝頭,打着旋兒往下落,有的飄進湖裏,跟着水波慢慢漂,成了魚兒眼裏的小船;有的落在木棧道上,踩上去沙沙響,像秋姑娘在哼小曲。

記憶裏的秋,總與柳梢堰的銀杏纏在一起。以前這個時候,總喜歡帶着女兒來撿銀杏葉。女兒蹲在樹下,把一片片完整的葉子撿起來,小心翼翼地夾進畫本裏,說要做「秋天的書籤」。陽光透過枝葉灑在她臉上,連睫毛上都沾着細碎的金光。後來我們還撿了些形狀好看的葉子,貼在她房間的窗戶上,整個屋子都像住進了秋天。有時走得累了,就坐在銀杏樹下的長椅上歇腳,看遠處有人在湖邊釣魚,有人推着嬰兒車慢慢走,風吹過樹葉,嘩啦啦地響,連時光都好像慢了下來。

雨天的銀杏,又是另一種模樣。細密的雨絲落在葉子上,把金黃洗得更亮,像撒了層碎鑽。雨水順着枝葉往下滴,落在地上積起的小水窪裏,濺起的漣漪裏都映着銀杏的影子。我撐着傘在樹下走,偶爾會有葉子帶着水珠落在傘面上,「嗒」 的一聲輕響,像秋的私語。這時的柳梢堰少了些熱鬧,多了份寧靜,銀杏葉在雨裏靜靜立着,不慌不忙,倒讓人想起「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的心境。

之前秋季去柳梢堰時,發現有老人在撿銀杏果。她戴着布手套,把落在地上的銀杏果一個個裝進布袋裏。我問她是不是常來,她說家就住在附近,每年秋天都來這兒撿果子,她說銀杏果又叫「白果」,營養豐富,白果燉雞,那味道才鮮美呢。看來,柳梢堰的銀杏不僅僅是風景,它早融進了這裏的生活,是孩子們手裏的書籤,是老人眼裏的「營養果」,是路人鏡頭裏的秋光,是每個路過的人心裏,關於德陽經開區秋天最溫柔的記憶。

《本草綱目》裏記載:「銀杏……時珍曰︰原生江南,葉似鴨掌,因名鴨腳。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原來這樹還有這樣樸素的名字。可我總覺得,比起「鴨腳」,柳梢堰的銀杏更該叫「秋的信使」,它不像梅花報春那樣急切,也不像菊花傲霜那樣凜冽,只在秋意最濃的時候,用滿樹金黃告訴人們:秋天到了,該慢下來,好好看看身邊的風景。

如今案頭還放着去年撿的那片銀杏葉,葉脈清晰,顏色雖不如當初鮮亮,卻多了份歲月的溫潤。偶爾翻開書,葉子從紙間滑落,恍惚間又看見柳梢堰的銀杏林,陽光正好,金葉滿地,有人在樹下笑,風在耳邊唱,所有的美好都剛剛好。

等秋風再起時,我還要去那裏,撿一片最新鮮的銀杏葉,把一年的故事,都藏進葉子的紋路裏。

(作者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