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特區政府致力推動低空經濟及無人機應用,港鐵公司與交控科技公司合作,於今年6月起在東鐵線金鐘站至會展站之間約一公里長的隧道內,展開為期半年的超視距無人機飛行測試,包括自動設置紅閃燈及智慧巡檢關鍵設施。港鐵表示,利用無人機自動設置紅閃燈,較人力快一倍以上,節省的時間可用於維修;而且無人機能精準檢查難以觸及的位置,生成數據以助於制定更針對性的維修保養計劃。
港鐵公司車務工程服務及創科總管陳慶強解釋,超視距飛行是指無人機無須人手操控即可全自動執行任務,並在操作人員視線範圍之外飛行。在金鐘站至會展站之間全長一公里的隧道測試中,無人機採用環境點雲技術及激光雷達進行導航,無須衛星信號即可在隧道內精準定位並構建飛行地圖。
無人機可沿預設路線自動執行任務,包括設置紅閃燈及巡檢關鍵設施,兩者均為日常維修中耗時且重複性高的工序。
陳慶強表示,設置紅閃燈是夜間鐵路維修的重要安全程序,用以標示施工範圍並禁止未經授權進入。傳統上,工程人員需步行至路段頭尾放置及回收紅閃燈,耗時較長。測試中,兩架無人機以每秒2.5米的平均速度,較人工步行快一倍以上,自動飛往指定位置放置紅閃燈並持續閃爍,標記施工區域。
完成後,無人機可一鍵返回起點,顯著節省時間,讓維修人員專注於核心檢查工作,充分利用每晚約兩小時的維修窗口。
自動生成報告記錄影像
另一測試項目為全自動無人機巡檢,配備AI模型的無人機按預設路線檢查隧道內關鍵設施。如發現異物,例如模擬外來物的木板,無人機會自動停下拍攝高清影像,並以紅色框標示異常,實時傳回管理平台。巡檢完成後,平台自動生成報告,記錄異常詳情及影像,便於後續跟進。以一公里隧道為例,人工巡檢需30分鐘,而無人機僅需不到10分鐘,效率提升顯著。
測試期間,港鐵收集逾萬張影像數據,建構詳細數據庫,作為無人機的「大腦」,用於訓練AI巡檢精確度。這些數據有助系統化追蹤設施狀況,預測潛在問題,從而制定精準的預測性維修計劃,提升智慧維修水平。
測試項目自6月底獲民航處批准後,已進行多次測試,建立AI管理平台及巡檢數據庫。陳慶強表示,無人機技術潛力巨大,港鐵計劃於年底完成測試後,進行全面評估並向政府申請延長東鐵線特定路段如露天路段的測試,探索更多應用場景。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