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燕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貴州文化交流基金創會主席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制定「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於香港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香港社會需把國家未來5年的發展藍圖落到實處,從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香港更好發展,同時進一步貢獻國家未來發展所需,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十四五」時期,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但我國各項事業發展依然取得重大成就,香港的「八大中心」建設同樣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社會熱切期待國家和香港在「十五五」新時期實現新發展、作出新突破。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全會提出一系列「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等。這些目標清晰明確、切實可行,既為全國上下設定目標全速前進,也為香港參與國家發展指明路向。
在全會提出的12項重點工作方向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放在首兩位,是香港對接「十五五」規劃的重要着力點。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旗艦發展項目,不僅回應香港內部的土地供應和產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對接國家優勢產業的重要腹地。香港未來要確保北都區加快發展,藉北都區毗連內地的區位優勢,與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先進製造業緊密連結,同時在北都區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早着國家鞏固壯大實體經濟的發展先機。
大灣區創新資源高度集聚,香港積極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科研資源豐富,與國際前沿創新技術接軌,未來應整合科研資源與創新力量,把握國家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中的重要地位,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上深化合作,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聯合攻關,助力國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時抓住歷史機遇。
國際循環在未來5年將不斷拓展,跨境供需貿易活動只會有增無減。香港應構建「雙循環」跨境物流中心,並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各市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發揮香港跨國供應鏈管理平台、「雙循環」產業互聯網交流平台功能,更好承接「十五五」規劃的貿易流動。
把握好「十五五」時期機遇,是香港再次鞏固提升經濟優勢和國際地位的重要出路,社會各界深入了解「十五五」規劃的戰略策略意義,積極轉化「十五五」規劃大勢下對香港的支持,香港發展前景將更穩更好。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