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推動「AI+製造業」深度融合,22日,廣東舉辦發布會介紹新出台的《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推出16項措施,在資金、算力、場景、標準等領域多箭齊發。其中提到,廣東將通過「模型券」「算力券」「訓力券」等政策工具,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予以資金支持,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深圳和東莞將同步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此外,廣東省國資委二級巡視員呂寧在會上表示,廣東力爭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關投資超200億元(人民幣,下同),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
國務院8月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加快人工智能在設計、中試、生產、服務、運營全環節落地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亦表示將研究出台「人工智能+製造」相關政策。頂層設計指引下,各地積極行動,製造大省廣東也不例外,新推出的《方案》正是聚焦於此。
廣東在「AI」和「製造業」兩方面均有不錯的家底。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傑表示,在製造業方面,廣東擁有全部31個製造業大類,製造業規模約佔全國八分之一,為人工智能賦能應用提供了「試驗場」。在AI領域,廣東AI核心企業超過1,600家,亦為製造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引擎」。他表示,從產業實踐來看,AI正在加速滲透和應用於製造業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行業場景延伸到哪裏,人工智能將覆蓋到哪裏。我們的計劃是,發揮廣東市場廣闊、場景豐富的優勢,推動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企業全流程智能化升級。」
發布AI場景「供需清單」 打通壁壘
香港文匯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未來三年,廣東將在省級財政安排2.5億元,為廣東中小企轉型特別是AI應用場景提供更加高效可及的算力服務。廣東將通過「算力券」「訓力券」等政策工具,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予以資金支持,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其中,鼓勵地市設立「模型券」,支持企業購買工業模型服務;發揮省市合力,通過「算力券」「訓力券」等政策工具,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予以資金支持,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為了讓AI模型更加「接地氣」,曲曉傑表示,廣東已經提前針對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紡織服裝等30多個試點行業,推動模型算法在中小企業研發設計、視覺檢測、參數優化、能耗管理、智能分揀等重點場景落地應用。他還透露,接下來將分行業分領域徵集發布AI場景「需求清單」和產品服務「供給清單」,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信息壁壘,從「給政策」向「給機會」迭代,為供需對接提供精準指引。
港商倡應用AI降本應變
香港文匯報記者留意到,未來三年,大灣區內地城市在發展「AI+製造業」有不同的側重點。其中,廣州和深圳都將建設智能體領域創新中心、具身智能訓練場、人工智能開源社區和開源生態中心,為AI的應用提供數據訓練和驗證支撐。至於工業模型的落地試驗任務,則落在深圳和東莞身上,兩城將同步建設國家級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開展工業模型應用、中試驗證、系統適配等工作。
此外,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江門等大灣區內地6市被列為試點城市,將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項目予以資金支持。這些城市都是港資企業分布比較密集的區域。
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會長黃達勝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珠三角設廠的港商,目前對AI應用的了解程度仍不夠成熟。「廣東的『AI+製造業』三年方案提供了可觀的資金與算力支持,以及明確的應用落地路徑,將能提升港企接觸AI積極性,降低成本應對多變貿易環境。」
他建議港企抓緊部署2、3個高回報場景進行試點,結合所在地的數據資源與產業鏈夥伴,提升競爭力並降低轉型成本。「企業亦需提前做好數據治理、方案落地能力與政府對接的準備,以確保申報和資金落地。」
數看廣東發展AI基礎(單位:人民幣)
創新平台
●國家級AI創新平台共9家,包括1家國家實驗室、8家AI開放創新平台
●省級創新平台近200家,包括4家省實驗室、5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1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約190家省重點實驗室及研究機構
重點項目
●鵬城國家實驗室「鵬城雲腦Ⅲ」、重載機器人全國重點實驗室、福田實驗室(智能家居機器人應用場景)等
資金與貼息政策
●對符合條件的新增銀行貸款,按不超過利率的35%貼息
●3年內每年貼息貸款總規模最高可達2,000億元
●技改與設備更新貸款貼息:中央財政+省財政共按年化利率1.75%貼息
基金布局
●打造先進製造業基金群,累計認繳規模約700億元,投資項目52個
基建項目
●5G基站累計建成43.1萬個,居全國首位
●5G行業虛擬專網已建成7,600餘個
●5G物聯網終端用戶接近2,700萬個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廣東各市發展AI產業分工
廣州
●建設具身智能訓練場體系、開源社區及智能體創新中心;支持中小企智能化改造數據訓練與驗證、開源大模型開發、智能體培育、軟件服務平台建設
深圳
●建設國家級AI應用中試基地、具身智能訓練場及智能體創新中心;支持中小企改造工業模型驗證、系統適配、開源生態建設、智能製造場景應用
東莞
●建設國家級AI應用中試基地;推進中小企智能化改造工業模型中試、項目資金扶持
佛山、中山、江門
●推動中小企智能化改造並提供資金支持
韶關
●建設算力與數據中心集群;智算資源整合、工業模型訓練支撐-整合各地市智算資源,為工業模型訓練與開發提供算力支持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來源:《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高質量
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