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灣區瞻勢】選賢任能 推動香港創新發展

2025-10-23 04:21:39 評論

詹培勳 香港瞻行資本創始人 深圳南山區政協委員

隨着國家「十五五」規劃的全面啟動,我國正邁入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與此同時,香港也即將迎來新一屆立法會選舉。這不僅是一場制度層面的更新,社會更可藉此次選舉,選出時代需要的精英,引領香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定位。

締造靈活友好的科研環境

「由治及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實現香港「興」的關鍵,在於要以創新驅動為核心動力。在這一進程中,代表創新科技界的立法會議員,將成為決定香港未來競爭力的重要聲音。

香港的科技政策制定,離不開真正懂行、懂產業的代表。創科界議員不能僅停留在政策建議層面,而應具備對科技產業趨勢的深刻洞察,對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領域有戰略判斷。過去幾年,香港的科研基礎與國際合作穩步提升,但科研成果轉化仍受制於機制障礙。未來的創科界議員,應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香港,打造「研發在香港、製造在內地、市場在全球」的新格局,讓香港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關鍵節點。

在全球科技競賽中,人才是最核心的變量。香港的優勢在於國際化與開放性,但要把握這一優勢,必須建立真正「以人為本」的創新生態。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應思考如何吸引並留住頂尖AI工程師、量子科學家、硬科技創業者。除了提供簽證與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科研制度的靈活性、創業環境的友好度,以及社會的包容氛圍。硅谷的經驗表明,創新離不開社區、文化與信任。香港若要成為亞洲的創新高地,就必須讓科研人才「願意來、留得下、發展好」。

香港的研發優勢與內地的產業體系互補性極強。未來,香港應在立法、財政、制度等層面,推動與大灣區的「產學研」一體化合作。通過政策創新,讓香港的科研團隊能更順暢地進入深圳、廣州等地孵化成果,同時幫助內地優質創科企業通過香港平台「借港出海」,實現融資、國際認證、品牌升級。這不僅是經濟協同,更是國家創新體系的「南部引擎」布局。香港完全有條件成為連接內地創新與全球市場的「超級節點」。

包容不同背景的青年力量

香港是多元共融的城市,創新發展必須包容不同背景的青年力量。無論是通過「高才通」來港的科研精英,還是本地大學出身的年輕創業者,都應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未來的創科界議員,應推動開發更多青年創新創業平台,助力構建完善的科研實習與投融資培訓體系,讓青年能「看見未來、參與未來、創造未來」。

從「治」走向「興」,香港需要的不僅是治理的穩定,還有清晰的發展方向。國家「十五五」規劃為香港提供了宏大的藍圖,而立法會是將藍圖化為現實的制度平台。因此,香港創科界的議員,必須既有國際視野,又有家國情懷;既懂科技邏輯,又懂社會訴求;既能代表專業群體發聲,也能服務全港青年未來。

香港的創新故事,終將寫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敘事之中。願有更多有識之士參與公共事務,讓香港在新征程中以科技為翼、以創新為帆,再次閃耀世界舞台。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