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史話悠遊說】街邊小店到「購物天堂」 商場裏的香港故事

2025-10-23 04:17:16 教育
●香港被譽為「購物天堂」,商場地標成為城市活力與魅力的生動寫照。圖為銅鑼灣軒尼詩道。資料圖片

香港被譽為「購物天堂」,海內外旅客來到香港,很多時候都會以購物為旅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香港各個大大小小商場,與人們消費息息相關,大型商場更承載着各種休閒娛樂消費功能。

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香港成為亞洲區內一個重要貿易轉口港,各種零售活動也在香港的市區活躍起來,街道旁的商店也隨着都市發展而出現。

與此同時,由於中外人士匯聚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使得香港出現各種各樣的商店,例如1850年誕生的連卡佛百貨,最初僅在中環經營輪船用具,至二十世紀初已發展為涵蓋多品類的百貨公司。同時,二十世紀初,來自內地的先施、永安等著名華資百貨公司也在香港開業。這些百貨公司的分樓層、分區域的購物空間設計,為現代商場奠定了基本框架。

香檳大廈啟發垂直共生設計

提到「標誌性」的購物商場,便不得不說1957年落成的尖沙咀香檳大廈。香檳大廈集合住宅與商業於一身,底層零售空間與樓上住宅形成垂直共生關係,也是香港這類購物商場的原型。而1966年開幕、由九龍倉碼頭改建的海運大廈更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購物商場。

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購物商場飛速發展。首先是本地製造業崛起促使中產階級壯大,除了傳統街舖模式外,當時商場的模式也非常多樣化,例如部分區域會出現小型商場,由小商店進駐其中,不少小型商場因集中同一類零售商店而形成具「主題」的商場。

此外,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香港出現一些與屋邨屋苑相關的商場,這類型商場的定位是與社區結合,功能是全方面滿足居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而中大型商場是集生活休閒於一身,漸漸成為香港商場的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商場演化與兩個外在因素有着密切關係。第一個是新市鎮的發展。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當時政府發展新市鎮,因此部分新市鎮內都有出現大型商場,彌補新發展區消費配套不足的問題,以滿足居民需要,這現象不單出現在私人屋苑,在很多公共屋邨也會有不同規模的商場,將區內商業活動集中於商場當中。

一些大型商場也發揮其社區功能,例如設有較大型的活動空間作表演場地、設有音樂噴泉等,成為居民消閒休憩之場所。

第二個是本港鐵路網絡的發展。部分地產發展商會在鐵路車站附近興建大型商場,一方面這是鐵路公司發展項目之一,另一方面是交通樞紐成為商業活動的增速器,企業希望透過鐵路帶來的龐大人流,創造商機。時至今日,港鐵沿線不少車站附近,都會興建大型商場或連接商場,成為香港社會的一種特色。

大型商場的興旺使得部分商場成為地區的重要地標,甚至成為香港的旅遊景點。尖沙咀的海港城,銅鑼灣的時代廣場,中環的置地廣場,國際金融中心,旺角的朗豪坊等,都已成為香港的重要地標以及地區中的經濟活動核心區域,反映出香港的商場已從單純的交易場所演化為城市生活的綜合載體和結合社區的功能型場所。

香港購物商場歷經百餘年發展演變,從貿易萌芽到如今的地標林立,不斷適應時代,成為城市活力與魅力的生動寫照,也是香港都市發展的見證。

●羅展恒

資深文化工作者,從事新聞及教育工作多年,曾主理公民科和通識科相關網站及參與教科書出版。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