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穗建「6+X」體系培育未來產業 探索「港澳成果+廣州轉化」模式

2025-10-22 04:52:33 內地
●智能無人系統是廣州聚焦的未來產業六大方向之一。圖為廣州市民等候體驗無人駕駛巴士。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寶儀 廣州報道)近年廣州前瞻布局未來產業,記者21日從「廣州市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廣州將以日前出台的《廣州市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作為系統性行動綱領,進一步構建「6+X」未來產業賽道體系,發揮廣州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探索「港澳成果+廣州轉化」模式。

持續跟蹤腦機接口等潛力方向

廣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市委科技辦專職副主任孫翔在發言時指出,廣州創新構建「6大核心產業+X個潛力賽道」的動態發展體系。六大核心產業立足廣州產業基礎與優勢,包括智能無人系統、具身智能、細胞與基因、未來網絡與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深海深空(見表),目前已形成領軍企業引領、重大項目支撐、全鏈條發展的良好態勢。同時,面向未來技術前沿,建立「技術預見—動態評估—賽道孵化」機制,持續跟蹤腦科學與腦機接口、綠色氫能等X個潛力方向,確保產業布局更具前瞻性。

同時,廣州提出「動態監測—技術策源—場景牽引—生態培育—開放協同—治理創新」六維發展框架,部署八大重點行動,推動未來產業聚勢成鏈。其中,科技成果轉化是將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廣州將強化技術策源,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與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開展有組織的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在全球範圍內遴選顛覆性技術項目。同時,構建「3371」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即聚焦改革主線、產業導向、補改投試點3大方向,聯動供給端、服務端、需求端3個端口,依託7大高水平平台,推動一批極具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廣州模式」。

孫翔表示,將發揮廣州大灣區核心引擎作用,探索「港澳成果+廣州轉化」模式,依託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以及大灣區科學論壇等高端交流活動,推動創新資源跨區域流動。

梯度培育企業 育「新工科」人才

此外,在企業培育上,廣州將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實現產業規模倍數級增長。在人才保障上,支持華南理工大學、港科大(廣州)發揮未來技術學院作用,培養「新工科」人才,打造大灣區「人才集聚地」。廣州還計劃建成10個未來產業高能級創新平台,50個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平台,100個首試首用應用場景,並發布國企、龍頭企業場景需求清單,為未來產業提供「市場試驗田」。

廣州6大核心產業布局

智能無人系統領域

▶面向未來出行、無人工廠兩大場景,打造全空間智能無人體系

具身智能領域

▶加強核心技術、關鍵部件、整機研發的全產業鏈布局,加快在智能製造、康養服務等場景規模化落地

細胞與基因領域

▶推動基因治療、靶向遞送等前沿技術臨床轉化

未來網絡與量子科技領域

▶聚焦6G通感算一體化和量子通信優勢,打造超級無線寬帶等五大場景

前沿新材料領域

▶布局超導、新能源與電子信息、生物醫用與智能製造等高端核心材料體系

深海深空領域

▶推動深海機器人、海洋牧場、可回收火箭、衛星數據服務等商業化發展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寶儀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