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能源轉型的重要引擎和推動力,「十四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新能源汽車產量從2020年的140萬輛左右躍升到2024年的1,300萬輛左右,銷售佔比從5.4%提升到40.9%。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姚垠國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十五五」 時期,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完成從「規模擴張」到「技術引領」,從「本土市場」到「全球生態」的歷史跨越。憑借政策前瞻性、產業鏈完整性、技術創新力優勢,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為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前沿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
姚垠國指出,現階段中國已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並在多個環節形成了明顯競爭優勢,產品產量在全球佔據主導地位。展望 「十五五」,從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看,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接受度的持續提升,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青睞日益增強,「十五五」期間,隨着汽車智能化持續升級、以舊換新政策深入實施,有望進一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根據賽迪顧問統計,預計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超2,000萬輛。
姚垠國具體分析說,從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看,「十五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將圍繞「電動化為基礎、智能化為核心、低碳化為目標」加速迭代,全固態電池、800V高壓平台、線控底盤、碳足跡管理、AI大模型、超快充等前沿技術料取得重要突破和實現產業化應用。從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從「分散競爭」轉向「垂直整合」,龍頭企業將通過全產業鏈布局,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技術外溢推動產業鏈升級
從新能源汽車出口看,「十五五」期間新能源汽車企業或將轉變出海策略,一方面通過全產業鏈出海突破貿易保護,將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區域性產能網絡,通過技術外溢效應推動產業鏈升級。另一方面,將中國標準嵌入當地生產體系,形成技術綁定效應,構建起以中國標準為基石的區域製造網絡,持續提升自身在海外市場的抗風險能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