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香港文化藝術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酒會圓滿舉行 李家超 李曙光 劉震 霍震霆 區永熙主禮 共同見證祖國與香港相連相融

2025-10-21 04:25:43 特刊
●文化藝術界友好及演出嘉賓大合照。
●霍震霆致辭,提出以文化為橋樑,助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特首李家超致辭說到擴充文藝人才,推動文體旅協同發展。
●區永熙致辭說到以文化促進和諧,以藝術溫暖人心。
●主禮嘉賓合照。左起:施榮懷、霍啟剛、唐英年、劉孝明、劉震、霍震霆、李家超、區永熙、李曙光、許正中、馬逢國、譚美兒。
●前排左起:施榮懷、霍啟剛、唐英年、劉孝明、劉震、霍震霆、李家超、區永熙、李曙光、許正中、馬逢國、譚美兒。後排左起:蔡榮星、蘇惠良、何麗全、袁彥文、黃百鳴、陳淑芬、鄺美雲、梁兆賢、許照城、李家駒、洪祖星、龍貫天、羅光萍、林天行。
●左起:張國林、鄧宛霞、區永熙、施榮懷、陳健彬、馮添枝。
●李家超在霍啟剛和區永熙陪同下參觀「出版3.0+ x AI」展示。
●戲劇界、文學界嘉賓出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酒會。後排左起:梁子麒、區君儀、關寶慧、陳卓智、陳健彬、陳恩碩、張穗強。
●左起:鄭智雲、李佐略、霍震霆、葉慶良、黃志榮、梁暖。
●區永熙(後排左六)及霍啟剛(後排左七)與舞蹈界多個機構負責人合照。後排左起:崔德煒、黃狄文、林偉源、鄭禧怡、黃慧琪;後排右起:梁其芬、吳永嘉、徐英偉、梁國城、羅廖耀芝和劉兆銘。
●左起:黃宏達、梁建楓、區永熙、洪祖星、洪英俊、吳壽南、雷潔儀、余雪華。
●李家超在霍震霆、區永熙與一眾主禮嘉賓陪同下,於英華小學管樂團的演奏聲中進場。
●樂易玲(後排左六)陳淑芬(後排左七)謝嘉豪(後排左八)與2025香港小姐和穿着少數民族服飾的少女合照。
●左起:陳健彬、龍貫天、劉兆銘、鄺美雲、劉錫賢、袁綺弘。
●鄺美雲與2025香港小姐的合照。左起:文雅儀、蔡華英、曾閱遙、李尹嫣、施宇琪、鄺美雲、陳詠詩、袁文靜、梁倩萱、莫凡、朱文慧。
●後排左起:杜紹樑、石成初、羅耀威、梅廣釗、區永熙、劉兆銘、焦媛、高志森、陳劍峰、陳頌瑛、梁其芬。
●後排左起:崔德煒、梅廣釗、陳健彬、區永熙、李居明、劉兆銘、梁國城、張可堅、黃懿雯、鄧美玲。
●左起:陳健彬、蔡嘉苓、區永熙、黃百鳴、歐楚筠、丁天佑。
●霍啟剛(站立者左一)、余昭科(站立者右一)和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合唱團合照。
●前排左起:麥聖希、區永熙、劉震、霍啟剛、丁偉、袁彥文、新家園協會項目經理許紫慧與嘉賓們一同觀賞了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
●國慶酒會之系列地區活動「區區有戲睇」主禮嘉賓及協辦機構代表合影。
●大提琴演奏者左啟希(左一)、鋼琴演奏者范凱傑(左二)、古箏演奏者楊程皓(左四)現場合奏鄺美雲(左三)主唱的歌曲《我們的家》。
●古箏演奏者萬幸、Beatbox表演者蘇子麒與蘇格蘭風笛演奏者李礎霖帶來合奏「箏樂無界 四海一音」。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合唱團用歌聲慶賀國慶。
●酒會特別邀請「梅見」青梅酒作為今年國慶酒會的指定文化用酒。
●民間手工藝體驗活動展示。

由香港文化藝術界國慶籌備委員會舉辦的香港文化藝術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酒會於10月9日在香港JW萬豪酒店圓滿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李曙光,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外交部駐港公署辦公室主任劉孝明,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理署長譚美兒,香港文聯會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團長馬逢國,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籌委會秘書長霍啟剛等出席,由籌委會榮譽贊助人、大會發起人、聯席主席霍震霆、區永熙,聯同全國協政常委唐英年及施榮懷共同主禮,與現場一眾本地文藝界精英翹楚及各界友好歡聚一堂賀國慶,並共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李家超:持續擴充香港文藝人才庫 大力推動文體旅協同發展

李家超於致辭中表示,很高興能與香港文藝界朋友聚首一堂,同賀國慶。76年來,國家綜合國力實現歷史性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中國的文化事業繁榮興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與現代生活相融相通,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堅定,中華文化影響力更強大,令每一位中華兒女深感自豪。

李家超指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文藝發展,將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充分發揮香港中西薈萃的獨特優勢,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因應香港近年在文藝發展方面取得的長足進展,他在上月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到,要繼續推動文化、體育與旅遊協同發展,為經濟注入新動力。特區政府會打造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推動西九文化區和本地文創產業多元發展,發展文藝旗艦品牌項目等。「去年舉辦的首屆香港演藝博覽,吸引了60多個地區、超過1,600名文化領袖和藝術工作者參與,並舉辦超過100場表演、講座和活動,促進跨國交流合作,豐富本地文藝生態。特區政府會繼續發展這個品牌項目,把香港建設成為文化藝術創意交流、合作和推廣的樞紐平台」,李家超舉例說。

他補充稱,香港文藝界百花齊放、人才鼎盛。特區政府會依據《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與業界共同檢視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的人力資源現況和未來需求,制定相應的人才培訓策略,為有志投身文藝創意產業的年輕人提供更多見習和培訓機會,持續擴充香港文藝人才庫。

李家超最後期待,香港文藝界朋友共同努力,以文化之光點亮城市,以藝術之美潤澤社會,令香港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霍震霆:以文化為橋樑 包容共濟精神 助港建成中外文藝交流中心

霍震霆在歡迎辭中指出,是日嘉賓良朋聚首一堂共賀祖國華誕,意義非凡。自1999年起,香港文化藝術界國慶慶祝活動在社會各界支持下已走過26年歷程,「這不僅是一場年度文化盛會,更是香港與祖國情感相連、文化相融的重要見證」。

他續稱,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中華民族浴血奮戰取得偉大勝利;76年前,新中國成立開啟民族復興新篇章。「香港文化藝術界持續舉辦國慶活動,以藝術傳承歷史,以創意點亮未來。這份堅持讓文化記憶在港生根,使我們更明晰『從何而來』的歷史根基,更堅定『走向何方』的時代步伐。」

霍震霆介紹說,籌委會精心籌備一系列深入社區的活動,包括「行走的圖書館」將再次啟程,以流動圖書車形式走入全港中小學校園,特別深入偏遠地區和少數族裔學校,今年更特邀藝術家和運動員走進校園,與同學們展開互動交流;「區區有戲睇」聯同慈善機構邀請十八區基層市民免費觀看《里斯本丸沉沒》、《雄獅少年2》等多部優秀電影,此外,更特別增設「奧林匹克主義國慶全運會填色比賽」讓青少年通過藝術創作感受體育精神,以及透過維港華服花燈、國風市集及非遺展演,帶領市民體驗中華文化深厚魅力的「迎國慶香港華服嘉年華」兩個項目。

霍震霆強調,國家始終是香港最堅定後盾,文化藝術界將繼續以文化為橋樑,弘揚包容共濟的香港精神,攜手並肩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充滿活力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並祝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香港明天更加美好。

區永熙:以文化促和諧 以藝術暖人心 以創新啟新篇

區永熙代表大會致謝辭表示,在這舉國同慶的美好時刻,共同慶祝偉大祖國76周年華誕意義深遠。文化乃民族靈魂、國家根基,多年來香港文化界以卓越才華與不懈努力,豐富市民精神生活,展現時代風貌,令中華文化在世界舞台熠熠生輝。

他指出,自1999年國家50周年金禧起,籌委會舉辦首屆香港文化藝術界國慶慶典至今20餘載,已成為業界年度盛事。「我們藉此平台分享成果、交流思想、凝聚共識,展望文化未來。讓我們繼續攜手,以文化力量促進社會和諧,以藝術溫度溫暖人心,以創新精神開啟新篇章,為祖國繁榮昌盛、文化百花齊放送上最誠摯祝福!」

是日大會安排了特別節目與眾同歡,包括鋼琴演奏、大提琴、古箏場內合奏演出,英華小學管樂團精彩演奏,古箏、Beatbox與蘇格蘭風笛合奏,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合唱團表演等,盡展傳統與現代的藝術融合。會場內更設香港特色打卡攤位、書法藝術、民間手工藝、「梅見」青梅酒評鑒、「出版3.0+ x AI」展示等文化體驗活動,令現場更添節日歡樂氣氛。

而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期間,一系列地區活動在十月展開,而「區區有戲睇」更是連續第二年舉辦,當日舉辦的啟動儀式上,籌委會秘書長霍啟剛表示,活動堅持將這個免費觀影活動帶到全港十八區,正是希望讓文化藝術界的國慶氛圍深入社區,與每位市民分享。以呼籲人性光輝的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成為開幕電影,透過二戰期間「里斯本丸」號沉沒事件,紀念中國漁民偉大壯舉,讓人重溫歷史、珍惜和平、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特刊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