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國彬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近日頗多關於股災的討論,把百多年來,由美國股市上世紀的大跌市,一直說到目前,既有新書出版,也有回顧展望,不一而足。
愈多人關注這個可能性,正常情況下,會減低相關風險,皆因大家提早預防,及早準備,可能在10月前,已經陸續減低槓桿,及至10月有任何風吹草動,例如早前特朗普發言觸發跌市,已馬上再進一步降低倉位,分散了同一時點的壓力,自然也降低相關風險。由此可見,投資者的預期,對於事態發展,明顯地有影響,期望管理之重要,可見一斑。
央行外匯儲備續增持黃金
股市以外,另一焦點,當然落在金價上。對於金價年內屢創新高,不少投資者可能有畏高症,一下子不能適應,尤其中線投資者,往往趁高減持,獲利回吐。然而,平心而論,目前的高,從以前的角度,當然是新高,但將來有機會回顧,相信遠未到真正高位。
大家往往誤以為,升跌像梅花間竹,真實世界市場供求因素演變之下,通常並非這樣升跌有序。相反,更多時候是,悶局困境以至上落徘徊整固可以數月之久,但真要突破又可以只是一兩天之事,之後大家改變看法,慢慢適應新的價格水平,即使之前中線改觀者,又會再重新審視。
當前最需要審視的,是何以各地央行外匯儲備增持黃金,勢頭有增無減,他們不會輕易沽出,直到基本因素有變。目前最大的基本因素,當然是美匯美債的定位,在特朗普第二屆任期內,已經有改變,外界投以不信任票,真金白銀,用腳投票,由美匯美債走出來,跑進黃金的懷抱裏。維持本欄一貫看法,特朗普在位一天,金價新高未完。
外界對美匯美債失信心
關鍵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給予外界的印象,令人對美匯美債失去信心。不少人留意到,早前美國財長一面自吹自擂,說關稅收益大增,但另一邊廂,美國本身議會未能扭轉乾坤,所謂「大而美」法案,不知有多美,但美國財赤大則肯定大矣,稅收無法增加,開支不能減少,預算赤字難免繼續膨脹,關稅收入姑勿論是否真的完全由外國供應商出口商負擔,抑或其實有相當部分,甚至過半實為美國消費者及企業變相支付,暫且不論,但即使全數實收,都遠遠不及美國債台高築的利息支出,遑論真的收窄到可持續的水平,例如達里奧所估計的水平。
催促大幅減息動機增
雙赤的另一赤,當然是貿赤,如今看來,特朗普仍在為貿易談判不停表演,但上演的戲碼完全是大家熟悉的,開天殺價,落地還錢,似乎已經無戲可唱,大家只等其本身無奈告退而已。如此一來,更加深了其催促美國聯儲局大幅減息的動機,也間接令其有意無意讓停擺繼續,以圖加大壓力。如今已是10月下旬,不妨留意月底議息,一切自有分曉。
(權益披露: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或本人之聯繫人或本人所管理基金並無持有文中所述個股。)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