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距離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還有不足一個月,作為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的籌備情況備受關注。香港特區政府全運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經過兩年籌備,香港賽區整體進度理想,正在有條不紊的緊迫感中進入衝刺階段。

「兩年籌備,整體進度理想」
「特區政府在2023年10月份成立全運會統籌辦,至今已有兩年時間。可以說能做的準備,我們都已經完成。」楊德強說。
香港賽區將負責承辦全運會八個競技項目,包括男子22歲以下組籃球、場地單車、擊劍、高爾夫球、男子手球、七人制橄欖球、鐵人三項和沙灘排球;以及一個群眾賽事活動——保齡球。殘特奧會則承辦四個競賽項目、一個大眾項目的比賽。
整個比賽期間,預計將有2100多名運動員、1000名代表團官員和800多名技術官員,合共近4000人參與香港賽區賽事,另有數百名媒體工作人員來港採訪。
楊德強表示,過去兩年,統籌辦在場地建設、賽事編排、志願者培訓、運動員食宿和交通保障等方面全面推進。「從運動員的訓練場地到他們的食宿安排,我們都制定了詳細方案。」
全運會安保規格較以往在香港舉辦的體育賽事更高。楊德強介紹,相關工作由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大力協助,警務處、消防處、海關、入境事務處等多部門參與。「安保方案嚴格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的要求執行,每個區域、每類人員證件、出入權限都有詳細規定。」
志願者是全運會的重要力量。2024年7月,香港啟動志願者招募,短時間內即收到超過3萬份申請。經過面試和篩選,香港賽區共委任了16000多名志願者,其中包括1000多名青年志願者,組成了香港歷來最大的志願者團隊。
「志願者經過了多輪培訓,先是線上學習,再到課堂授課。我們邀請有亞運會等賽事服務經驗的前輩分享,也有警察、消防人員介紹專業知識。」楊德強說,其中一些崗位要求特別培訓,例如禮儀助理、反興奮劑檢測協助人員,以及在口岸迎接運動員協助辦理入境手續的志願者等。
「戰戰兢兢到最後一刻」
兩年的籌備已讓香港賽區基本就緒,但楊德強的語氣依然謹慎:「最後的時間仍是衝刺期,許多細節要落實。」
對於絕大多數場館安排,楊德強頗有信心。他介紹,大部分項目設在啟德體育園、香港體育館以及粉嶺高爾夫球場等「老牌」場地。「這些場地經驗豐富,曾舉辦多次國際大賽,運作相對穩妥。」
挑戰則主要來自臨時場地。沙灘排球將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中環海濱將舉辦鐵人三項。「這些場地都是臨時搭建,需要在兩周內完成布置,而且賽事轉播、觀眾入場、安保措施都必須符合標準。」
他舉例說,巴黎奧運會也曾在市區地標臨時設場,「我們在香港市中心辦賽,一方面是挑戰,另一方面也是機遇,可以向世界展示香港的城市風貌和地標景觀。」
天氣變化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楊德強說,11月雖避開了颱風高發期,但天氣仍不可控。「不同項目有不同的應變方案,例如上午不能比賽就改到下午,必要時採取調整賽程等做法。」
跨境通關也是此次賽事的重點準備內容之一,運動員、技術官員和代表團成員將持特別證件,經香港國際機場、高鐵西九龍站、港珠澳大橋和深圳灣口岸四個指定出入境口岸的專屬通道過關。「我們安排工作人員提供出入境和清關協助,並安排車輛接載往返全港十家酒店。」
「很多朋友說我們籌備順利,我心裏還是戰戰兢兢。因為大型賽事總會有突發情況,一天不辦完,就要一天小心。」但同時他也充滿信心,「我們有兩年的準備以及來自各方的支持,相信一定能圓滿完成任務。」
「粵港澳合作的里程碑」
遵循「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香港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齊心合作,力爭展現一場精彩的國家級盛事。
據介紹,特區政府為全運會共撥款9億多港元(1港元約合0.917元人民幣),並獲得來自企業的積極贊助。地鐵公司、電力公司、巴士公司等公共事業機構也提供交通和後勤支持。
香港賽區的門票銷售於8月28日啟動,反響熱烈,部分熱點項目的門票被搶購一空。楊德強舉例說,近些年香港擊劍成績很好,這個項目受到大家重點關注,早在售票前就有市民詢問如何購票。
同時,此次採用實名制購票方式,這在香港屬於新鮮事物,楊德強起初還在擔心市民不習慣,但運行至今反饋良好。「線上線下渠道都運作順暢。」
他特別提到,為了讓更多青少年感受賽事氛圍,有贊助商購入部分門票,分發至學校和青少年團體,「希望通過全運會激發他們的體育興趣,甚至為香港培養未來的運動員。」
作為首次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全運會,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一場檢驗協作能力的「大考」。
在楊德強看來,這是粵港澳深度合作的重要起點。「過去兩年,三地建立了高效的溝通和協調機制。全運會能順利舉辦,本身就是一個寶貴經驗和遺產,為大灣區未來合辦更多大型賽事打下基礎。」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