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煒光
香港記者協會(記協)於16日公布最新一期「新聞自由指數」,新聞從業員綜合評分由 2023 年的歷史低位 25 分微升至 28.9 分(滿分 100 分),終止連續五年跌勢。這證明連願意接受記協調查的記者們也認為香港新聞自由的情況,是正向發展的,是不斷向好的。 然而立場先行的記協主席鄭嘉如硬是不肯承認,硬是要強詞奪理,其窘態令人失笑;這也從側面證明鄭嘉如出任主席的記協堅持抹黑香港,面對數據和事實還睜着眼睛說瞎話,其見不得香港好的卑鄙立場,路人皆知。
國安法律保障新聞自由
記協今次調查有三個地方屬於自扇耳光,無怪乎鄭嘉如要「死撐」說是「行業韌性」使然。第一記耳光是記協的調查涵蓋的時段:由 2024 年 3 月至 2025 年 9 月,共 18 個月。2024年3月24日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刊憲生效的日子。也就是說,國家安全法律的通過與實施,切實保障了香港的新聞從業員的新聞自由與權益,幫助新聞業界在修例風波的動盪後迅速恢復運行,故才會有今次的記協調查結果。但鄭嘉如對此客觀事實提也不敢提,只能用「行業韌性」等似是而非的借口搪塞過去,可謂得了便宜還賣乖。
為何說「似是而非」?因為記協也承認今次調查結果是「終止連續五年跌勢」。若說是「行業韌性」,難道五年來的香港新聞從業員完全換了人?顯然不是。既然不是,那麼這次回升,恰好證明香港的新聞自由環境,是在正向發展。
另一打記協臉的地方是回覆問卷者的身份。記協說是透過電郵發放問卷予正式會員(以新聞為主要收入的從業員),並於傳媒機構及新聞發布會派發。記協共收回 220 份問卷,回覆率為30.6%,與往年相若。這220位受訪者近75%年齡在40歲以下,從事新聞工作的平均年資為10.7年。159人(72%)為記者,46人為中層編採人員,7人表示任職總編輯。首先,該項調查問卷僅發送給記協的「正式會員」,具有一定的排他性;這些願受訪的新聞從業員至少是願意配合記協調查的。然而,連這批受訪者都表示香港的新聞自由環境朝正向發展,用記協的話是「終止五年跌勢」,那麼記協憑什麼要強行否認國家安全法律實施後,香港社會各界迅速恢復、蓬勃發展的事實,繼續抹黑香港?
記協立場不端 有違職業操守
更重要的是,記協調查結果有十項組成因素中有八項回升,這其中包括「批評特區政府」、「傳媒立場多元化」、「傳媒監察角色」等等。這些難道不是記協等人念茲在茲的新聞自由嗎?今次調查顯示,這些因素都較2023年回升了;這不是證明在《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之後的一年半時間裏,香港新聞從業員(其中不乏總編輯)都認為香港新聞自由環境朝正向發展嗎?
鄭嘉如等人在是次調查結果前詞窮理屈,無話可說;故只能說是「行業韌性」。這再次證明鄭嘉如和記協立心要抹黑香港現況。鄭嘉如等人不乏外國工作或外國媒體工作的經驗。他們清楚明白自詡「尊重新聞自由」的西方社會,也要維護國家安全,也不會容許有心人借「新聞自由」來危害其國家安全。他們對全球通行的新聞自由標準,視而不見,硬是說香港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後「情況變壞」。但今次的記協調查正好狠狠打了他們的臉。記協曲解新聞自由的全球通行標準,居心叵測,他們抹黑香港的言論,只是作為西方別有用心的媒體的馬前卒,完全不能反映香港的實況,也和他們自己做的調查不符。記協的言論,只是進一步證明,該組織立場不端、職業操守低劣、毫無公信力,更不能代表香港新聞界。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