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美聯儲發布褐皮書 揭政治極化致經濟停擺

2025-10-18 04:14:00 評論

陳藝元

美聯儲最新發布的《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褐皮書」),再次為美國經濟按下了「褐色警報」。報告基於截至 10 月 6 日的地區調研,勾勒出一幅「表面穩定、實則趨弱」的經濟圖景:消費放緩、製造疲軟、信心下滑。十二個地區聯儲中,僅三地經濟略有增長,四地放緩,其餘持平。製造業需求低迷、成本攀升,農業、能源、運輸同步下滑;僅房地產因降息預期略有回暖,卻依舊乏力。

在政府停擺導致關鍵數據延遲的背景下,「褐皮書」成為少數能提供「經濟現場溫度」的渠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坦言,在數據真空中,地區調研幾乎是唯一的決策依據。市場因此格外關注這份來自基層的報告:它不依賴冰冷的統計表,而反映真實的經濟情緒與企業信號。

關稅大棒打在自身

報告顯示,自9月初到10月中旬,許多聯邦儲備區由於進口成本以及保險、醫療保健和技術解決等服務成本上升,導致投入成本增速加快。一些製造業和零售業公司已將更高進口成本完全轉嫁給客戶。成本上升,與特朗普的關稅戰脫不了關係。

報告中「關稅」一詞仍高頻出現,達 64 次。企業普遍反映關稅推高投入成本,利潤被嚴重壓縮。面對成本上升與需求疲軟的雙重夾擊,美國企業不得不在「漲價」與「裁員」之間艱難抉擇。奢侈消費依舊旺盛,但中低收入家庭支出愈加吃緊,信用卡拖欠率上升、食品救濟需求激增——基層經濟的疲態無所遁形。

然而,比經濟數據更令人憂慮的,是政治的混亂與治理的失能。國會預算僵局導致聯邦政府再度部分停擺,財政政治化的惡性循環正侵蝕國家的經濟根基。停擺不僅造成信息中斷,讓政策制定陷入「盲飛」,更削弱了企業與消費者的信心。多地企業預期未來半年需求將繼續下降,政治不確定性成為壓在經濟上的隱形負擔。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重新挑起的關稅戰,令本已嚴峻的問題雪崩式加劇。美國對外平均關稅飆升至17.9%,遠超年初的2.44%。進口成本激增,通脹壓力上行,中小企業承壓尤甚。許多企業推遲投資、減少用工,甚至以自動化取代人工,以求生存。明尼阿波利斯聯儲顧問蒂莫西·基霍警告,高額關稅與政策反覆已成為「隱形稅」,吞噬信心,扼殺創新。

暴露美國政治裂痕

「褐皮書」顯示各地區、各行業勞動力需求普遍低迷。大多數聯邦儲備區報告稱,由於需求疲軟、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和對人工智能技術投資增加,更多僱主通過裁員和自然減員的方式減少員工人數。同時,由於近期移民政策變化,多地酒店業、農業、建築業和製造業出現勞動力供應緊張狀況。

這份「褐皮書」不再是平淡的技術文件,而是一面照見政治裂痕的鏡子。它揭示的,不僅是消費與就業的疲態,更是制度結構的裂縫與信任的流失。政府停擺暴露財政治理的失能,關稅戰扭曲了供應鏈,而兩黨對立的加劇,使經濟政策淪為權力爭奪的附庸。政治的不確定性,正在取代市場風險,成為美國經濟最大的威脅。

今日之美國,正行於「政策鋪就的薄冰」之上,看似前行,實則步步驚心。短期降息、財政刺激或許能暫緩衰退,卻無法修補政治共識的裂口。真正決定未來走向的,不是某項數據的反彈,而是政治系統能否恢復協調、治理能否回歸理性。唯有重建跨黨派合作與制度信任,經濟活力方能回歸,政策穩定性方可重建。

「褐皮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帶修辭,卻傳遞最直白的警訊:一個政治分裂、政策搖擺的美國,無法支撐持久的繁榮。經濟的冷意,正是政治極化的後果;而修復信任,才是走出陰影的唯一途徑。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