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加沙和平協議簽署後僅一天便有變數。以色列當局周三(10月15日)指責稱,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拖延歸還以國人質遺體,為此一度威脅即日起,將流入加沙的援助物資削減一半,暫緩開放與埃及接壤的關鍵拉法口岸。不過報道指以國隨後似乎轉軚,改稱若哈馬斯移交人質遺體,以國不會限制援助物資流入。
哈馬斯於周二晚間將4具人質遺體移交國際紅十字會,自停火協議生效以來,哈馬斯移交的遺體總數為8具,尚有20具遺體下落不明。以色列軍方周三宣稱,哈馬斯周二移交的4具遺體中,有一具經脫氧核糖核酸(DNA)檢測發現,其並非被扣押在加沙的以國人質,要求哈馬斯解釋。
依照首階段停火協議,哈馬斯需要在雙方停火後72小時內,釋放20名生還人質,並交還全部28具遺體,目前所有生還以國人質均已獲釋。哈馬斯對此表示,該組織未能確認所有人質的埋葬地點,搜索工作面臨一些障礙。負責監督遺體移交工作的紅十字會亦解釋,在加沙廢墟中尋找遺體非常困難,預計今次移交工作挑戰巨大,需要數天甚至數周時間。
以方仍關押過百加沙醫護
以色列釋放早前襲擊加沙多間醫院時拘捕的大批醫生、護士和其他醫務人員。然而美聯社報道,目前仍有至少115名加沙醫護人員被關押在以國監獄,包括加沙城最大醫院希法醫院的院長薩菲亞。記錄加沙巴人被拘捕情況的衞生工作者觀察組織表示,以方周一釋放的人質名單包括55名醫護人員,但無法證實他們均已安全獲釋。還有4名加沙醫護死於以國獄中,以方暫未交還他們的遺體。
以色列周三一度宣稱,哈馬斯違反交還遺體承諾,以國已向聯合國通報,即日起全面禁止外界向加沙提供能源和汽油,限制每日僅300輛貨車向加沙運送救援物資,相當於早前承諾的一半,還宣稱要押後重開拉法口岸。不過《衛報》引述以媒消息,以色列會在哈馬斯交還人質遺體後開放口岸,不會減少人道援助數目。
特朗普:將強制哈馬斯繳械
加沙當地官員坦言,加沙地帶現時數十萬居民缺乏清潔水、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加沙地帶援助負責人英格拉姆也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援助進入加沙的情況,與需求的迫切程度對比鮮明。即使根據新協議,每天有600輛貨車進入加沙,也只是滄海一粟。」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二宣稱,如果哈馬斯在後續協議磋商中不願解除武裝,美國不排除直接行動,「我們會解除他們的武裝,而且這會很快發生,甚至可能以暴力的方式發生。但他們自己會做到的,這件事應該在合理的時間內進行。」
獲釋巴囚:衝突期間無故被捕 遭毆打捱餓噪音虐待
以色列在加沙衝突期間,毫無理由拘捕關押大量巴勒斯坦人。今次獲釋的多名巴人囚犯都控訴稱,他們在以色列位於沙漠的納法哈監獄遭受系統性酷刑虐待,被迫忍飢捱餓,許多人患上傳染病。更有囚犯直言以國監獄猶如煉獄,被關押的巴人遭受最殘忍的酷刑。
33歲的拉迪於2023年12月9日被捕,他沒有受到任何犯罪指控,卻被囚禁長達22個月。回憶被關押的時光,拉迪痛苦萬分,「多達14名巴人囚犯擠在一個5人牢房,我們手腳被反綁,他們使用催淚煙和橡膠子彈威嚇我們,還持續不斷辱罵我們。當以軍士兵帶軍犬進入牢房,他們會喊『趴下!趴下』,然後開始無情毆打我們。」
「被迫用洗地板水處理傷口」
22歲的大學生阿薩利亞也稱,巴人囚犯在監獄內沒有獲得任何醫療照顧,「我們試圖用地板消毒劑處理傷口,反而讓病徵惡化。」阿薩利亞還回憶,「他們有個命名為『的士高』的區域,連續播放震耳欲聾的音樂。這是他們最惡名昭彰的酷刑之一。」
拉迪與阿薩利亞在獲釋時,體重都較入獄前驟減超過30公斤。加沙南部納賽爾醫院公共關係主任卡迪赫稱,多數獲釋者身上可見明顯毆打傷痕與束縛的勒痕,需立即就醫。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