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10月15日,深圳市粵港澳大灣區聯合家庭醫學評審評價研究中心(簡稱「評審評價中心」)在深圳前海國際人才港掛牌成立。該中心共有9名理事,含有6名香港籍,這也是首次有香港籍居民在深圳民非機構中擔任理事。
在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協同發展的背景下,構建兼具區域特色與國際水準的家庭醫學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已成為提升基層醫療能力的破題之要。因此,建立標準化評審機制,以驅動服務同質化與持續改進,正是引領基層醫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

據介紹,該評審評價中心是由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寶安區中心醫院與香港大灣區醫療集團聯合發起成立的非營利性第三方社會組織,依託粵港澳三地醫療資源深度融合與商業健康保險支付創新優勢,結合前海作為國家改革開放戰略平台和深港規則銜接樞紐的有利條件,積極對接國際權威醫學標準組織,構建符合國際規範、廣受認可的家庭醫學服務認證體系。未來將以家庭醫學為核心、價值醫療為驅動,為大灣區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認證服務,持續推動區域醫療服務標準化與國際化。
評審評價中心將立足深圳、輻射大灣區,致力於研究和制定區域家庭醫學服務評審標準,探索家庭醫生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推動基層社康機構、專科診所及健康管理機構等實現服務體系化、規範化建設,促進粵港澳三地家庭醫學交流與合作,探索及推廣醫療與保險協同機制。
評審評價中心理事傅鑒蘇表示,該中心將聯合政府、醫療機構與保險企業,共同打造覆蓋培訓、評審、支付和數字化管理的閉環體系,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加專業、可信任、可負擔的健康服務。同時,研究中心也將助力商業保險與基層醫療協同發展,實現「評審標準+支付機制」的良性互動。
探索「國際金融+醫療」創新模式
評審評價中心成立後,將推動系列具體工作:一是組建標準研發、認證評估、學術研究與國際合作四大專業委員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家庭醫學服務評審評價標準》的國際認證和推廣,建設面向國際的家庭醫學標準研究與培訓平台。二是積極對接國際權威組織,探索與國際標準的互認路徑,推動評審成果的行業認可與跨區域流通。三是發揮「標準研發與發布、認證與評估服務、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行業交流與合作」四大職能,促進區域間資源共享與制度互認。四是依託粵港澳醫療體系的比較優勢,推動跨境醫療服務、保險直付及價值醫療模式的深度融合。
未來,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評審評價中心聯動各醫療機構和學術團體作,探索「國際金融+醫療」的創新模式,持續優化家庭醫生評審標準和評價體系,推動形成「標準共建、結果互認、持續改進」的工作機制。同時,更對接國際標準,為粵港澳大灣區醫療服務接軌國際規則鋪設通道,助力打造與國際一流灣區相匹配的基層醫療體系。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