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
「十四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濟社會發展始終錨定人民幸福這一「國之大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接力奮鬥中不斷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發展為了人民:在高質量發展中築牢民生根基
創意十足的街邊景觀與鄉愁濃郁的老式建築巧妙融合,清新文藝的特色小店與配套齊全的服務設施相得益彰……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充滿煙火氣和幸福感。
曾經,這裏是遠近聞名的「老破小」,如今通過城市更新,已經蝶變成「居民新家園、商圈新紐帶、創業新天地」,源源不斷的遊客慕名前來打卡。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來到民主村社區,語重心長地說:「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十四五」時期,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在高質量發展中築牢民生根基,書寫了溫暖的民生答卷。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
2024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進行第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制度機制,增強工作合力。
當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發布,從中央層面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作出頂層設計。
5年間,我國持續加大穩就業促增收力度,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收入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
病有所醫、學有所教、住有所居……是牽動億萬家庭的民生關切。
「十四五」期間,民生領域財政投入近100萬億元,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衞生健康服務的能力水平、可及性、公平性得到持續改善和提升,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31.9%。
在提供普惠優質教育公共服務上取得新突破,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8%,在公辦學校和享受政府補助學校就讀的隨遷子女比例已經超過97%。
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舊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萬套(間),惠及3000多萬群眾。
發展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是個大課題。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連續4年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4年快於全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
放眼神州,從黃土高原的蘋果基地,到黔貴村寨的創意車間;從湘楚大地的良田示範區,到瓊州深山的茶葉合作社……各地鄉村全面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民生為大,民生為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項主要指標中,直接事關民生福祉的有7項,推動民生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
發展依靠人民: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村支書、鄉村教師、扶貧幹部、農民工、種糧大戶、貨車司機、快遞小哥、餐館店主、法律工作者……30名基層代表齊聚一堂,10名代表先後發言,對「十四五」規劃編製提出意見和建議。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長沙主持召開一場「特殊」的基層代表座談會。兩個多小時的座談會上,總書記同每一名發言代表都進行了交流。
「正確的道路從哪裏來?從群眾中來。我們要眼睛向下,把頂層設計同問計於民統一起來。」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為了起草好「十四五」規劃建議,2020年7月至9月,像這樣的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7場。
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我建議物業直接接管充電樁,方便日常維護,也方便居民充電」「對堆放在樓層通道等區域的廢品,要即刻清理,物業要加大巡查力度」……
在江蘇新沂市新安街道城關社區,每月5日、15日,社區的「網格議事亭」就會格外熱鬧,社區幹部、網格員等和居民一起針對小區治理問題,共同商議出解決方法。
如今,「群眾的事同群眾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參與」,已經成為基層治理的「動力密碼」。
在北京,創新探索「接訴即辦」等做法,12345在上一年度訴求大數據基礎上,算出反映最集中的民生痛點、治理堵點。
在深圳,龍華區搭建「鄰里議事廳」,舉辦「流水茶席」等鄰里茶話會,解決群眾訴求和意見。
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激發人民改革創造活力。
「過去辦事要跑好多次,現在只提交一次材料就可以,太高效了。」在寧夏中寧縣政務服務中心,馬先生僅用半天就完成了營業執照申領、稅務登記等全流程業務,完成企業開辦。
從生動鮮活的基層實踐中汲取養分,將好的經驗做法上升為國家政策,推動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如今,「一網通辦」「跨省通辦」等已經在各地成為常態,極大便利了企業和群眾。
從浙江探索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到深圳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從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到各地在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方面的積極探索,無不體現着人民群眾的實踐智慧和創造精神。
緊緊依靠人民,凝聚奮鬥力量,在爬坡過坎中闖關奪隘、行穩致遠。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進步,戰勝的一個個艱難險阻,是人民群眾用勤勞雙手「幹」出來的,更是人民群眾靠拚搏奮鬥精神「拚」出來的。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積極識變應變求變,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5年來,中國經濟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超過了世界排名第三國家的經濟總量。
正是14億多中國人民的團結奮鬥,凝聚起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磅礴力量,確保了「十四五」規劃各項任務順利推進。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5年國慶前夕,上海寶山區最大的「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項目正式揭牌。
這一項目面向建設者、家政從業者、醫護人員、快遞員等一線勞動者,提供床位1188張,每床每月價格600元至900元,房間和社區內環境整潔,屋內家電、公共廚房、健身娛樂等設施齊全、居住舒適。「一張張溫暖的床」,築起「一個個安居的夢」。
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期間,專程走進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調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我們的社會主義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
「十四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造福人民作為根本價值取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增進民生福祉,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需要加快破解民生建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均衡合理配置城鄉區域公共服務資源。
廣東省廣州市加快構建以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重點解決來穗務工人員、新就業無房職工等群體住房問題;
河南省洛陽市實施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清理取消不合規的隨遷子女入學證明材料及時限要求……
多地以常住地為載體,緊扣住房和教育等領域的迫切需求,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關鍵是要推出更多普惠性民生政策。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今年6月9日,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對外公布,從增強社會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擴大基礎民生服務普惠性、提升多樣化社會服務可及性等方面作出部署,統籌解決群眾反映強烈、迫在眉睫的民生痛點問題和長期積累、複雜難解的民生堵點問題,推動更多資金「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
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2025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公布,面向育兒家庭全國範圍全面直接發放現金補貼。各地在收到申報信息後積極推進審核和發放工作,確保育兒補貼及時足額發到群眾手中。
「十四五」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民生領域改革全面深化,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布《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暫行辦法》,把握自願、彈性原則,以總體較緩的節奏,小幅逐步調整;着眼促進教育公平,《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出台,有序推進市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新時代新征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億萬人民正共同描繪幸福生活的新畫卷。
(來源:新華社)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