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前瞻「十五五」之科技創新篇】中美科技博弈進入相持 比拚底層能力體系韌性 專家:科技創新戰略布局 關乎主動權爭奪

2025-10-15 04:49:00 內地
●科技創新的戰略布局,不僅關乎中美博弈主動權的爭奪,更是中國推進科技強國戰略的關鍵。圖為南京、蘇州與深圳攜手共建的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內,科研人員在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芯片產線上檢測產品。資料圖片
●在重慶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展出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產品,吸引眾多參觀者。資料圖片
「十四五」中國科技進展

近年來,中美科技博弈持續加劇。「十五五」規劃(2026—2030)大幕將啟,新一輪五年規劃中,科技創新的戰略布局,不僅關乎中美博弈主動權的爭奪,更是中國推進科技強國戰略的關鍵階段。專家認為,雖然中美關係可能出現階段性緩和,但美國圍堵遏制中國的戰略只會愈演愈烈。中美科技博弈進入深水區,比拚的是底層能力和體系韌性,中國亟需建立具有主體性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原創性突破,尤其是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構建中國方案。●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

「十四五」期間的中美科技博弈,是一場美國以「小院高牆」策略對中國發起的全面技術圍堵。美國通過芯片斷供、長臂管轄和供應鏈脫鈎等手段,打壓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空間。中國則聚焦全鏈條產業突破和自主創新,加速攻堅關鍵「卡脖子」環節,在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殺出血路」。這場驚心動魄的博弈不僅是中美兩國間的創新競賽,更重塑着全球科技權力的未來格局。

新型產業差距正不斷縮小

盤古智庫發布的報告顯示,「十五五」規劃期間,全球科技界有望迎來多項里程碑式的技術突破。人工智能將全面引爆一系列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的蓬勃發展,其中新興產業領域包括先進芯片等,未來產業則包括具身智能、腦機接口、機器人等產業。

在上述領域中,中美之間的差距正不斷縮小。英偉達(Nvidia)CEO黃仁勳最新表態稱,美國在AI競爭中的領先優勢並不大,中國則在一些方面遙遙領先,「中國擁有全球50%的AI研究員和30%的科技市場份額」。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雖然美國仍領先,但中美兩國均有各自優勢。美國在ChatGPT等模型規模、前沿技術和全球化應用上保持領先,但其頂級模型多為閉源。中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模型數量超100個,其中超過一半為開源模型,並在工業、醫療等垂直行業落地。

芯片領域 美國具領先優勢

芯片領域,美國依然有着很大的領先優勢。美國限制芯片對中國出口,一度影響到中國相關產業發展。正因此,中國加速芯片自主化研發,中國企業開始使用國產芯片替代進口,技術能力與市場份額快速增加。「別忘了,中國並不缺芯片,他們有華為,還有一些技術非常先進且極具創業精神的創業公司在研發AI芯片。」黃仁勳這樣評論。

機器人產業 兩國技術並跑

在機器人產業方面,中美兩國技術基本並跑,但中國在產能和應用方面優勢明顯。報告指出,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82.39億元人民幣(約11.4億美元),已佔全球50%,中國機器人專利申請量佔全球總量近七成。在機器人應用方面,中國以工業場景為主導,已實現億元級訂單落地。美國在核心算法創新方面,則具有相當優勢。

人工智能人才 「雙強並立」

在人工智能等領域人才方面,中美呈現出「雙強並立」的格局,不過美國的華人背景研究人員具有相當比例。《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態勢報告(2015-2024)》顯示,中國的研究人員數量從2015年不足萬人到2024年的5.2萬人規模,以28.7%的年複合增長率展現出驚人的張力。

機器人生產能力 中國第一

「中國成為科技創新創業熱土的原因,主要是國家戰略和長期科研投入」,簡智機器人聯合創始人、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副理事長李興龍表示,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全球領先,其中最關鍵的是製造能力。全球都在發展AI產業,而中國的機器人生產能力「絕對是全球第一名」。中國人工智能特別是機器人領域研究的快速發展,與強大的產業鏈密切相關。國家戰略支持、科研投入以及良好的產業鏈生態環境,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人員AI創業熱土的主要原因。

「十四五」中國科技進展

重大工程進展

●「嫦娥六號」實現月背採樣返回

●「海斗一號」完成萬米海試

●C919大飛機實現商業飛行

●CR450動車組鞏固擴大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優勢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穩居世界首位

尖端科技產業發展

●燈塔工廠數量全球第一,佔比超40%

●研製大型露天礦機器人運輸裝卸系統,為全球礦業智能化升級提供中國方案

●湧現多個國際先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部分模型準確率突破95%

●人形機器人整機技術實現突破,為萬億級產業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腦機接口進入臨床階段

聚焦國家需求的基礎研究突破

●基於信息超材料的新架構無線通信系統,為6G技術提供前瞻性基礎支撐

●建立稀土資源綠色高效採集、精選和冶煉理論,為稀土材料引領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用於煤炭、天然氣的高效清潔轉化,對中國能源安全和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價值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