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創科新視野】把握低空經濟機遇 打造海洋監測新範式

2025-10-15 04:21:53 評論

陳曦 嶺南大學跨學科學院院長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將低空經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並明確為新質生產力。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以其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逐漸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競相角逐的新領域。

低空經濟是指利用無人機、智能航空器等新興技術及服務模式,開展低空(一般指低於1,500米)航空物流、智慧農業、環境監測、城市管理等一系列創新業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領域。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對其內涵進行了解讀。大多數學者普遍認為,低空經濟是一個產業概念,是指以低空航空載運與作業裝備技術為主要手段,以國家及市場需求為導向,在低空空域開展的各類航空活動及其相關產業所形成的經濟業態。

隨着國家明確將低空經濟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增長引擎,如何把握機遇、精準布局,成為各地區發展的關鍵議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物流中心,在低空經濟發展具有獨特優勢。尤其是利用低空飛行器提升海洋環境監測能力,不僅契合香港的海洋城市屬性,更蘊含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香港海域面積達1,640平方公里,生態環境監測主要採用自動化監測(浮標)與常規檢測(「林蘊盈博士號」監測船)相結合的方式,涵蓋水質、生物多樣性及污染控制等多個維度。

與這種傳統方式的成本高、覆蓋窄、響應慢缺點相比,無人機監測預警低空平台明顯具備以下兩個突破性優勢:一是高效全域覆蓋。搭載多光譜傳感器、高精度攝像設備的無人機,可對水質、赤潮、溢油、塑料垃圾等實現快速巡查,效率較傳統手段提升數倍。二是實時動態響應。在颱風後的水質突變、油污洩漏等突發事件中,低空平台能第一時間抵達,傳輸數據協助應急決策。這些能力正是「新質生產力」在海洋治理中的體現——通過技術賦能,將被動應對轉化為主動預警,提升資源調配效率。

香港在人工智能、遙感技術優勢和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一體化具備區位優勢,在推進海洋領域的低空經濟應用,也具備得天獨厚的基礎。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指出,特區政府會制定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透過制度創新與技術突破,令香港成為低空創新應用的核心樞紐。

發展低空經濟,香港或將面臨市場接受度、安全、空域管理、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挑戰。當然,只要特區政府、產業界、學術界、用戶單位緊密合作,積極探索利用低空無人機技術開展海洋環境監測和資源勘測,建立低空經濟技術開發與應用推廣平台,吸引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合作,推動行業生態健康發展,香港就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低空經濟的全面突破,成為亞太地區的低空經濟創新示範區。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