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京港地鐵「可觸可感」公益文化展迎國際盲人節

2025-10-14 23:50:49 神州
活動現場開展深入交流,進一步了解殘障乘客的出行需求。(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曉芳)2025年10月15日是第42個國際盲人節,四十餘件由口足書畫家、視障攝影師以及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藝術設計系聽障學生創作的繪畫、攝影及非遺手工作品14日亮相京港地鐵14號線棗營站「感·觸」地鐵公益文化展,現場還邀請視障、肢障、聽障乘客代表親身體驗地鐵無障礙服務,優化車站服務。

步入京港地鐵14號線棗營站A口通道,一個獨特的藝術空間呈現在眼前。展覽打破觀展的視覺感官壁壘,讓藝術變得「可觸可感」。四十餘件由口足書畫家、視障攝影師以及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藝術設計系聽障學生創作的繪畫、攝影及非遺手工作品通過多感官呈現方式,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藝術體驗。通過凸起線條、仿真模型、植物標本設計,轉化為可觸摸的立體形態,每件作品旁還貼心配備了盲文介紹,讓視障乘客也能與普通乘客一樣,用指尖去「觸摸」、去「看見」藝術的細節與情感。在這裏,乘客不再局限於用眼睛去欣賞,而是可以通過輕撫小鳥模型的羽毛,細嗅花卉標本的芬芳,多感官感受藝術氛圍。現場展示的作品中,口足書畫家劉京生創作的《凌霄》、《多子多福》等作品,畫風樸拙秀潤,雖以口執筆,仍透露出對生活的熱愛與藝術執着。視障攝影師則靠聲音定位、憑感知構圖,在他們的鏡頭下,地鐵閘機、公交站牌、街角路燈、角落陽光……這些日常中最平凡的景物成為主角。《盲路》聚焦路面坑窪,配文「對於我來說,回家的路很短,又很長!」叩擊人心。

活動現場,京港地鐵還邀請殘障乘客代表與京港地鐵總經理劉追明、副總經理楊忠偉及運營管理人員開展面對面交流,深入探討不同群體的無障礙出行需求。與此同時,一場「沉浸式」無障礙體驗也在同步展開。在工作人員引導下,視障、肢障、聽障乘客代表從站外輪椅坡道、盲道開始,搭乘無障礙直梯進入地鐵14號線棗營站,全程體驗了進站、購票、安檢、候車等環節的無障礙設備設施與服務。體驗過程中,乘客代表積極反饋體驗感受,並提出多項實用建議,如在車站扶手增加盲文信息、在站台秩序引導中使用手舉牌等。這些來自乘客的建議,為地鐵服務的精細化升級提供了重要參考。

劉追明表示,地鐵不僅是日常出行工具,也是承載人文關懷、傳遞城市溫度的重要載體,「我們通過積極聆聽乘客聲音,了解不同群體的出行需求,持續推進無障礙設施改造、標誌優化與服務培訓,不斷提升出行體驗」。此次舉辦的文化公益展覽,旨在為殘障人士提供展示平台,增進他們與社會的溝通和交流,並以此呼籲廣大乘客在出行中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關心與支持。他透露,未來京港地鐵將進一步深化與乘客的溝通,推出更多貼心的服務舉措,並將持續開展無障礙公益文化活動,積極打造全齡友好的地鐵出行空間。

責任編輯: 趙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