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兵)10月14日,記者從第十五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新聞發布會獲悉,是次盛會將於10月18日至29日在成都舉行。本屆金鐘獎以「時代金鐘·華彩樂章」為主題,將開展80餘場系列活動。
中國音樂金鐘獎是由中共中央批准、全國唯一常設的音樂綜合性大獎,自2001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十四屆。自第十二屆以來,中國音樂金鐘獎已連續四屆在成都舉辦。本屆金鐘獎將開展由主體賽事演出、產業座談、人才對接、金鐘快閃等構成的「5+8」系列活動,將吸引全國優秀選手、專家評委、國際嘉賓等1500餘名音樂界人士匯聚成都,預計2.9萬名觀眾走進音樂廳,覆蓋超20萬名觀眾遊客參與線下金鐘獎相關活動,共襄音樂盛事。

「獎城融合」互促共贏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高世名在講話中表示,金鐘獎是中國音樂發展的「風向標」、音樂精品創作的「晴雨表」、音樂人才隊伍的「聚寶盆」。金鐘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有賴於四川和成都的鼎力支持。六年來,中國音協與成都市委、市政府同向發力,充分發揮金鐘獎的「虹吸效應」「溢出效應」和「邊際效應」,以「音樂+」的多維策略,有效推動成都社會建設和文化產業升級。金鐘獎有力地支撐着成都的世界文化名城、國際音樂之都建設,在成都市的大力支持下,金鐘獎的學術領導力、國際影響力、產業帶動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金鐘獎在蓉舉辦產生的虹吸效應和溢出效應,助推了成都音樂產業提檔升級,2024年成都音樂產業產值突破600億元,匯聚音樂相關企業3600餘家。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志勇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成都市委、市政府錨定了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重大戰略,堅持文化為魂、商業築基、旅遊引流、體育聚勢,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加快建設世界文化旅遊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去年,成都與中國音協再度簽約合作舉辦第十五至十七屆金鐘獎,標誌着「獎城融合」的實踐成果得到了認同。即將舉辦的第十五屆金鐘獎,將為10月的成都文商旅發展注入更深厚的音樂動能,續寫成都國際音樂之都建設的新篇章,造就文藝賦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發展範式。
樹立全國獎項新標杆
經過20多年的實踐檢驗,以及系統完善的機制保障,金鐘獎的影響和意義已超越了單純的比賽,成為音樂藝術良好發展生態的表徵,開創了國家級文化平台與城市協同發展的創新範式。據悉,本屆金鐘獎恢復設立作品獎,增加表演獎,總獎數由20個增加至40個。這也是中國文聯12個常設全國性文藝獎項中第一個增項增量的獎項。
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韓新安在發布會上介紹,作品獎設置管弦樂和民族管弦樂兩項,歷經初評、複評、終評三輪嚴格遴選,各評選出5部優秀作品。表演獎方面,設置聲樂(美聲、民族)、鋼琴、古箏、民族彈撥樂、銅管等6個項目。經過全國選拔賽的角逐,共有378名選手進入複賽。同時,本屆金鐘獎通過優化評獎機制、更新評委庫、落實評委迴避制度、強化監督程序等舉措,持續強化評獎工作的公正性、科學性、權威性。
在傳播推廣方面,本屆金鐘獎將全力推動20餘個主流平台的報道,並加強德眉資等兄弟城市,以及西安、重慶等城市圈的城際宣傳聯動。在賽事直播方面,將對包括開幕音樂會、閉幕音樂會、27場半決賽、10場決賽、5場專場音樂會進行直播。屆時,樂迷朋友可通過央視頻、成都發布、抖音等10餘個平台同步觀看。在配套活動方面,精心策划了音樂產業博覽會、音樂產業招商推介會、成都文創產品展銷會、國際音樂之都座談會、金鐘選手對接會、「下基層」系列活動、城市快閃以及「跟着金鐘遊成都」文旅消費活動等8個配套活動,進一步賦能城市文旅經濟發展。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