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一年走過21城 刀郎巡迴演唱會收官 山歌唱響 帶動城市文旅消費熱潮

2025-10-13 17:29:00 神州

(香港文匯網記者 張帥)從2024年9月成都站啟航,刀郎「山歌響起的地方」巡迴演唱會過去一年裏走過21城,於10月12日晚在烏魯木齊收官。當山歌唱響,小調情長,46場巡演場場爆滿,每次都引起萬人大合唱的巨大聲浪,開啟「演藝+文旅」的聯動盛宴。

「自《羅剎海市》開始,『刀郎熱』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知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接受採訪指出,刀郎再次席捲樂壇並非偶然,他的歌曲不僅契合了今天大眾的審美心態,同時亦有自己獨到的追求創造,意蘊深長,越咀嚼會覺越有味道。

演唱會歌單設計走心

「君住在錢塘東,妾在臨安北。君去時褐衣紅,小奴家腰上黃。尋差了羅盤經,錯投在泉亭。奴輾轉到杭城,君又生余杭。」今年3月,「山歌響起的地方」巡迴演唱會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以一首《花妖》開場開唱,琵琶、二胡、笛子等民族樂器共同編織出悠揚的樂聲,吸引大批歌迷湧入杭城打卡觀演。從北京站的《北方的天空下》到濟南站的《沂蒙山小調》,從杭州站的《花妖》到重慶站的《船工號子》,巡演每到一地,刀郎演唱會的歌單設計都頗為走心,特別是在上海站演唱會,他還特別創作新歌《鴻雁于飛》,吳儂軟語中再拓國風音樂邊界。

張頤武指出,刀郎從二十多年前那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開始為老歌迷所認識,中間十餘年沉寂,將大量時間用於民歌搜集,新創作歌曲挖掘中國各種不同的傳統文化,更有典雅的新韻味,這也是刀郎演唱會的獨到之處與魅力所在。加之「草根逆襲」的非凡經歷契合當下很多年輕人的情感需求,讓他的演唱會持續收到關注。

「刀郎的演唱會一票難求,啟示演出市場:相比花哨的宣傳,真正打動人的還是心靈共鳴。」張頤武表示,以《羅剎海市》為例,刀郎歌曲集納了歷史典故、文化隱喻與人生感悟,特別是對世態的幽默嘲諷,蘊含豐富的人生況味,這種真摯的情感表達讓老少觀眾都能產生強烈的精神共鳴,且越咀嚼會覺越有味道。

歌迷「海陸空」全方位應援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婦孺稚童,總有一首刀郎的歌曲「聲」入人心。巡迴演唱會期間,一位洛杉磯華人「刀迷」三次直飛回國看刀郎,另有粉絲租用懸掛祝福橫幅的直升機盤旋,並包下游輪組織江面合唱,「海陸空」全方位應援。演唱會現場經常座無虛席,未購到票的粉絲則堅守場外,自帶裝備組成「第二現場」大合唱。

湖北省楚商聯合會秘書長蹇宏先生是眾多「刀迷」中的一位,今年以來,他先後參加了刀郎演唱會在武漢、南昌、海口、南寧、重慶、宜昌等多地的演出。蹇宏對記者表示,在民間,有「一把二胡拉斷腸,一把笛子吹斷魂」的說法,嗩吶則不是「上天堂」就是「入洞房」,以往歌星演唱會上,少有人像刀郎一樣經常把二胡、嗩吶、笛子等眾多傳統樂器帶上舞台。刀郎不僅是一個歌手,更是一位藝術家,觀眾在他的歌裏經常能看到《詩經》《楚辭》《聊齋》等中華文化裏經典唯美的部分,他用唱詞把中華傳統文化唱了出來。

「我已經六十多歲了,到這個年紀,一般不會再追星,但聽刀郎的歌彷彿能夠蕩滌心靈,洗去心中的塵埃,讓人返璞歸真變得純粹。」在蹇宏看來,刀郎歌曲表達的是時代的旋律,而且如「未曾走到絕境路彼岸花不開」(出自刀郎作詞歌曲《翩翩》)、「意義僅僅是孤簡的風乾的糧草」(出自刀郎作詞歌曲《未來的底片》)等歌詞,更充溢着他經多年沉澱而體悟到的「自覺覺他」「自度度人」的智慧。

促進文旅增長 「盡孝硬通貨」一票難求

北京工業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王國華指出,刀郎巡迴演唱會火爆,顯現出高品質演出具有廣闊市場,能夠激發巨大文化消費潛力。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刀郎演唱會僅武漢、南昌兩站就創造直接經濟價值9.8億元(人民幣,下同),間接拉動消費逾25億元。演唱會顯著促進各地文旅消費,以濟南站為例,兩場演出吸引數萬名觀眾,帶動酒店訂單增長67%、景區門票增長75%。歌迷常為一場演唱會,奔赴一座城。演唱會期間,各大旅遊景區紛紛推出免票、半價等聯動優惠政策,開啟「演藝+文旅」的聯動盛宴。通過線下巡演帶動城市消費熱潮,刀郎演出成為多地拉動經濟的文化引擎。

而與以往其他演唱會不同,刀郎演唱會的觀眾中不僅有大量年輕人粉絲,銀髮族也佔據了很大的比例。刀郎沉寂十餘年後再開演唱會,一躍成為演出界頂流,在內地一家售票平台上,刀郎北京站演唱會的想看人數達335萬,但可售票僅7萬多張,演唱會每次開票都瞬間售罄,「跨城觀演」佔大多數。一眾父母年輕時喜愛的偶像歌手重新開啟現場巡演,刀郎演唱會門票甚至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盡孝硬通貨」。

雅俗共賞 經受住市場「檢驗」

過往,有聲音認為刀郎的歌詞太「土」,給刀郎歌曲貼上「粗糙」、「簡陋」的標籤。王國華對記者表示,雅與俗其實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文藝作品經常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今次刀郎演唱會在天南海北掀起一次次熱潮,經受住了來自市場的「檢驗」。旋律能夠打激動人心,歌詞能讓受眾共情共鳴,就是雅俗共賞,刀郎歌曲有這樣的特質,也因此收穫擁躉無數。

巡迴演唱會最後一站設在烏魯木齊,刀郎回到了他初唱山歌的地方。刀郎原名羅林,從2004年正式啟用「刀郎」作為藝名,該藝名正是源自他在新疆天山南北採風時接觸並為之鐘情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刀郎木卡姆」,它集歌、舞、樂於一體,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王國華提到,很多人此前不了解「刀郎文化」是什麼,隨着刀郎紅遍大江南北,這種邊疆藝術現如今為更多歌迷所知。

「刀郎不是新疆人,但是他抓住了民族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符號,這也成為刀郎歌曲的標誌。」王國華稱。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