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香港天文台表示今日(12日)下午近1時,有市民在南丫島附近目撃水龍捲。據有關圖片可見,當時現南丫島天空烏雲密布,海面出現一條水龍捲高聳入雲,蔚為奇觀。
天文台解釋出現水龍捲的自然現象指,水龍捲是一條快速旋轉、夾雜著水滴的雲柱,由對流雲的底部連接著水面。又指水龍捲的風速一般較陸地上的龍捲風為低,由於水龍捲有時能將水吸起,因而亦俗稱為「龍吸水」。2024年9月28日維多利亞港內出現水龍捲,是自1959年起首次在維多利亞港內有水龍捲報告。

據天文台網頁「氣象冷知識」指,水龍捲可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為常見型,是在相對良好的天氣下發生,和雷暴沒有直接關係,通常發生在快速發展的濃積雲底下,源自對流雲之下沉氣流到達海面後,會向外擴散造成冷外散氣流,在這些冷外散氣流的匯聚區域內,再加上溫暖的海面,便會有利這類水龍捲的形成。其生命週期較短,約20分鐘內會消散。
第二類的形成機制和特徵則與陸上的龍捲風相同,通常和猛烈雷暴相關,會伴隨著惡劣天氣如大風及冰雹,並有時會在陸上發展之後移至海上,與第一類不同,這類水龍捲在雷暴內由上至下發展,在起初階段會先出現漏斗雲,之後逐漸延伸至地面或海面。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