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馬曉芳、郭瀚林)第二十八屆北京國際音樂節10日於國家大劇院啟幕。開幕之夜,著名指揮家餘隆執棒中國愛樂樂團,聯袂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金獎得主、鋼琴家張昊辰,以柴科夫斯基《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與肖斯塔科維奇《D小調第五交響曲》兩部作品,奏響為期十五天的藝術之旅的序章。

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是鋼琴文獻中的典範之作,也是鋼琴家張昊辰最熟悉的經典曲目。他的演奏展現出扎實的技術功底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作品伊始,樂隊奏出宏偉的引子,隨後鋼琴獨奏華麗登場。張昊辰的觸鍵堅定有力,音色飽滿而清晰,在快速樂段中始終保持出色的控制力。第二樂章行板內斂深情,柴可夫斯基的經典旋律在張昊辰的指尖自然流淌,營造出寧靜致遠的意境。到了終曲「熱烈的快板」,張昊辰與樂團的配合默契無間。節奏充滿活力而不失穩定,鋼琴與樂團相互呼應,共同將音樂推向輝煌的結束,贏得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隨後,張昊辰在觀眾的盛情邀請下回到舞台,傾情加演一曲《彩雲追月》,為觀眾送上中秋的祝福。
音樂會的下半場,屬於肖斯塔科維奇。2025年正值這位蘇聯傳奇作曲家逝世50周年,本屆音樂節以《D小調第五交響曲》向他致敬,無疑是極具分量的選擇。這部作品也是指揮家餘隆和中國愛樂樂團的保留曲目,曾被他們帶到世界舞台。在今晚的國家大劇院,餘隆率領樂團呈現了一場結構嚴謹、內涵豐富的演繹,將肖斯塔科維奇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更令現場觀眾驚喜的是,正式曲目結束後,餘隆攜手樂團又為全場觀眾帶來了驚喜加演:《第二圓舞曲》再次呼應了紀念肖斯塔科維奇逝世五十周年的主題,鄒野改編的管弦樂版《我的祖國》更是喚起了人們共同的時代記憶。
據悉,除開幕盛典外,本屆音樂節還策划了歌劇、音樂劇場、音樂會等系列演出。觀眾將在接下來的十餘天裏,在北京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之旅,感受從古典精神的承續到當代聲音的探索。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