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證監會召開多場座談會,就「十五五」時期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問計市場。
據證券時報10月12日報道,參加座談會的涉及部分上市公司、行業機構和中介機構代表,專家學者、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會員等,證監會主席吳清場場出席並發言。這不僅體現了監管部門科學決策、尊重市場各方意見的態度,還傳遞出下一步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新信號。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十五五」期間,從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科技創新的角度來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重心應放在持續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升直接融資比重、培育和壯大耐心資本等方面。
座談會傾聽市場聲音
問計於市場、廣開言路,是吳清任證監會主席以來的常態化操作,每每謀劃資本市場改革路線圖時,吳清就會召開座談會,和市場主體面對面,就當前市場關切的熱點問題以及中長期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問題深入研討,充分聽取市場方面的意見建議。
過去一個多月以來,圍繞着「高質量做好『十五五』資本市場規劃思路和舉措謀劃工作」,吳清分別召開兩場座談會,一次在8月底,參會者主要為部分高校和行業機構專家學者、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會員;一次在9月底,參會者涉及部分上市公司、行業機構和中介機構代表等。
如此密集的節奏,體現了監管部門對於市場聲音的重視。一位參會人士表示,座談會堅持問題導向,吳清時不時就參會者的意見進行表態,體現出監管層呵護市場的態度以及堅定的改革決心。
座談會上,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發布實施以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和監管底層邏輯得到全方位重構,多層次市場體系更加完備,市場功能不斷健全,市場韌性明顯增強,市場生態持續凈化。
同時,圍繞如何做好「十五五」資本市場規劃、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參會者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包括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做優做強,支持優質證券基金公司等行業機構打造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加快培育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度,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水平等。
資本市場涉及方方面面,越是在改革最關鍵的時候,越要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多場座談會全面傾聽市場各方聲音,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市場呼聲高、反響強烈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部署,體現了證監會維護市場穩定和堅守監管主責的決心。
聚合力促高質量發展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也是資本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市場參與各方共同努力。
座談會上,吳清對參會者提出了要求和期待。他希望,上市公司、行業機構和中介機構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能夠聚焦主業、強化功能、完善治理,努力提升專業能力和市場聲譽,持續涵養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市場文化,在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吳清也希望,專家學者、學會會員作為資本市場領域的重要研究力量,能夠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用好中國資本市場學會平台,加強資本市場重大戰略性前沿性基礎性問題研究。
有參會人士告訴記者,有中介機構在座談會上表示,將專注主業、優化結構,着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的能力,發揮好專業機構在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推動企業發展壯大中的作用。
楊德龍表示,資本市場發展涉及監管部門、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投資機構等眾多參與主體,其健康有序運行需要各方在有效的制度機制下形成良性互動,只有各方切實歸位盡責,才能形成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確保改革行穩致遠。
提升市場吸引力、包容性和競爭力
證監會正在研究謀劃和實施好「十五五」資本市場規劃相關工作,從座談會的表態中,可以看出下一階段資本市場改革的路徑。如進一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又如積極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
其中,「如何不斷增強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是參會者討論的重點話題之一,有的提出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增強市場功能;有的表示需進一步深化發行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等領域改革,完善政策執行機制。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認為,增強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本質上是通過制度創新、市場開放和生態優化,構建一個高效配置資源、廣泛服務各類主體、兼顧風險與收益平衡的現代金融體系,市場穩定、有活力是資本市場有吸引力的重要前提。
吳清在座談會上表示,下一步將以科創板、創業板「兩創板」改革為抓手,進一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不斷提升市場的吸引力、包容性和競爭力。
田軒建議,一方面,要優化融資結構,降低企業上市門檻和融資成本,鼓勵科技企業通過首發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針對科技創新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大力發展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完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產業投資等多層次投資體系;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和發展長期資金來源,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投資力度,提高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
「還需要加大力度踐行『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田軒指出,加大上市公司分紅、回購激勵約束,推動上市公司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回報投資者,進一步豐富A股市場指數、ETF、衍生品等產品服務體系,更好服務居民財富保值增值。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