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圖書館治理佔位不坐:超時離座視為棄座 高效利用自習空間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有人「行萬里路」,遊覽祖國大好河山,也有人「讀萬卷書」,為自己「充電」。假日期間,全國多地圖書館和閱讀文化機構迎來大批讀者。香港文匯報記者觀察發現,近年來,每逢假期和周末,多地大型圖書館門口都會大排「長龍」,閱覽室內的自習座位更是「一座難求」。對此,多地圖書館近期相繼推出針對性治理措施,從江蘇常州市圖書館、深圳圖書館明確規定「離座30分鐘即釋放座位」到首都圖書館的「60分鐘自動棄座」機制,再到浙江杭州蕭山圖書館採用的「沙漏計時」管理,一系列精細化措施的出台,標誌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正在從粗放式運營走向精細化、規則化治理的轉變。有讀者表示,「硬核」新規是最好的「佔座條」,把座位釋放給了真正需要的人。此外,多位受訪讀者亦表示,期待能通過增加開放時長、嚴控佔座時長、提前預約等方式,釋放出更多座位給真正需要的人。同時,他們還期待進一步建設、升級家門口的小型圖書館,讓公共學習空間「距離更近、門檻更低、服務更優。」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
10月1日早上8時50分,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國家圖書館北區門口看到,百餘米的讀者「長龍」沿着台階一直延伸到廣場上,又來回拐了好幾道彎。
不少人提前一小時排隊進館
帶孩子來自習的陸女士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早上8點,距離開館還有一個小時,就已經有很多人在門口排隊。一般假期、周末,8時15分之前來排隊的,才能在中文圖書閱覽區搶到座位。」
據了解,國慶中秋假期前三天,國家圖書館入館讀者量近六萬人次,讀者大廳裏,大家閱讀經典,學習備考,看書「充電」。圖書館還在門口配備了多位安保人員維持秩序,另有工作人員在統計人數、觀察現場,以便更好精進讀者服務。有安保人員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寒暑假、周末和其他節假日,國家圖書館幾乎每天都會迎來這樣的「早高峰」。
早上8時55分,大門打開,人們邁開急匆匆的腳步,開始向着心儀的閱覽室座位進發。半小時後,中文圖書閱覽區的上千個座位已經所剩無幾,帶插座的座位全部有主,有的人只能在沒有書桌的沙發區讀書學習。陸女士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一層、二層閱覽區的「回」字形位置很搶手,有插座、不易被人打擾。「好位置」少,大家只能在進館時間上競爭。
學習氛圍濃資源豐吸引讀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在北京多家圖書館走訪發現,在裏面「充電」的人以大學生、中學生和考公、考研的年輕人居多。他們的桌上擺滿了書籍、習題冊和學習用的電子產品。甚至有人專門購買印有「今天不學習,明天變垃圾。」字樣的筆記本,以此激勵自己。在寧靜舒適的環境中互不打擾,他們各自靜心學習。
那麼在信息唾手可得的時代,為什麼大家越來越愛走進圖書館?「沉浸式學習」「免費」是不少讀者給出的共同答案。「在這裏學習效率更高。」經常到國家圖書館上自習的劉小姐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自己正在積極準備考公,圖書館資源豐富且免費,想要查什麼資料很方便。她每次來都從開館待到閉館。「當然,我並非天生自律,是周圍認真學習的人,給了我一種無形的推力。這種氛圍之下偷懶都不好意思,更別提玩手機,東張西望了。」
與此同時,在深圳、廣州、上海、杭州等地的圖書館和書城,閱覽座位同樣一座難求。10月1日至10月8日,深圳圖書館進館讀者約20萬人次。浙江圖書館假日入館讀者量翻倍。
「帶杯水就能待上一整天。原本以為假期圖書館會比較冷清,沒想到座位還很緊俏。」這個假期,上海的家長徐女士選擇帶着孩子去了上海圖書館東館和徐家匯書院。「兩個風格迥異的圖書館,兩種不同的體驗,同樣的一座難求。」
深圳圖書館對疑似佔座貼單提醒
不過,香港文匯報記者觀察發現,幾乎所有圖書館的管理制度、文明公約及顯眼處,都有「請勿佔座」的提示,但僅靠提示作用有限。在北京,首都圖書館也是市民閱讀學習的熱門地,此前佔座現象突出。暑假期間,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此看到,許多人用書本、電腦、平板甚至吃食佔座。常來此自習的徐小姐表示,暑假和周末想有座位,得提前半小時到門口排隊,而不少人佔座後卻離開,有的幾小時才回,造成資源浪費。
緊俏的自習位亦催生了「代佔座」生意,香港文匯報記者在社交媒體發現,有人發帖求幫忙到各大圖書館佔座,稱「每次20元,尋求長期合作」。這個國慶中秋假期,山東某市圖書館內兩位女士因佔座爭吵,引發網絡熱議。
如何解決「一座難求」的問題?近期多家圖書館已採取精細化管理措施。首都圖書館自今年8月29日起明確實行「一人一座,先到先得」,嚴禁任何形式的佔座或代佔,並規定讀者離座超過60分鐘即自動視為放棄座位。深圳圖書館通過館內巡查與溫馨提示單結合的方式柔性管理:工作人員對疑似佔座座位貼單提醒,讀者需在30分鐘內返回(用餐時段延長至60分鐘),超時座位將及時釋放。常州圖書館除強調「人走物清」原則外,還提供「離座卡」便民服務:讀者短暫離開可至服務台領取卡片,標明離開時間並置於座位上,既保證了座位狀態可知可管,也體現了對讀者的信任與尊重。杭州蕭山圖書館創新引入讀者共治機制:發現座位無人,讀者可主動申請放置沙漏計時;若30分鐘後仍無人返回,即可使用該座。這種規則既調動了公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座位流轉效率。
市民倡假期適當延長開放時間
陸女士亦建議,圖書館在假期和周末適當延長開放時間,讓孩子可以錯峰去上自習;將多次違規佔座的讀者列入「黑名單」,一周或者一個月不得入館,促使大家自覺遵守圖書館規定。同時,她還希望那些佔座不讀書、學習的讀者,不要佔用公共資源。「人治」之外,也有讀者建議,可以採用實名認證的線上預約系統,若是長時間未歸,座位可釋放給下位讀者。多次違規者,一段時間內禁止入館。
同時,還有讀者期待,通過家門口的社區圖書館緩解搶座焦慮。「要不是看了社交平台上的推介,根本不知道自家附近有個社區圖書館。」北京海淀區的小學生家長李女士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以前都是預約國圖少兒館,經常靠搶。實際上,社區圖書館的圖書完全可以滿足小朋友的需求。期待類似小型圖書館能得到更好的建設、推廣。」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