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中國商務部宣布加強稀土相關物項和技術的出口管制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很快在公開場合作出回應,表示或許美國應該「停止大量進口中國產品」。特朗普更於10日表示,自11月1日起,美國將對所有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100%的新關稅,並稱這一稅率「遠高於目前中方所支付的任何關稅水平」。此外,美方將於同一天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表示,特朗普所謂的「停止進口」,更多是政治姿態,用以在APEC峰會前向中方施壓,同時向國內選民傳遞「美國在掌握主動權」的信號。
王勇指出,作為一位商人出身的總統,特朗普習慣用威脅製造談判籌碼,這一點在他第一任期的貿易戰中體現得非常明顯。他喜歡用強硬話語逼迫對方讓步,同時為國內選民製造「強勢領導」的形象。但現在的情況不同。美國內部的通脹壓力、製造業回流成本上升,以及供應鏈重組的不確定性,都使得他難以真的切斷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中國社科院教授、國際問題專家賀文萍指出,中方剛甩出反制大招,在稀土、船舶等領域出手,特朗普就威脅要額外加稅100%,這反應直接暴露了「被打痛」的真實處境。
她說,美方4月拿中國海運業搞301調查時,大概率沒料到中方會直接鎖定「港口收費」。美國農業出口的大豆、玉米,製造業出口的汽車零部件,80%以上要通過中國港口轉運,中方對美船舶徵收特別港務費,一艘萬箱級美艦單次繳費超百萬美元且逐年遞增,這可不是簡單的「對等報復」,而是掐住了美國外向型產業的「物流咽喉」。更關鍵的是,這種反制完全符合國際海事規則。
回顧過去幾個月,她指出,特朗普曾將部分中國商品關稅提至145%,但換來的結果是美國人生活成本增加,製造業PMI連續低於榮枯線,GDP季度環比增速持續下跌。因此,如今聲稱的100%更像是缺乏有效應對手段後的「情緒宣洩」。
賀文萍說,至於特朗普出口管制的新決定,完全是在害自己人,美國應用材料、泛林半導體這些巨頭首先會陷入營收危機。特朗普的「加稅大棒」,看似強硬,實則是對產業鏈規律的漠視。她強調,中國市場已經能影響美國芯片企業的生死,美國靠「關稅威脅」解決問題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