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青談科研】纖維機械人微創入腦 直抵病灶升治療效率

2025-10-10 04:22:48 教育
●BBHF由患者的血細胞、藥物分子及磁性顆粒凝固而製成。 中大圖片
●「磁控血液凝膠纖維機械人」(BBHF)非常柔軟、體積細小。

傳統治療腦腫瘤通常需要進行手術,打開大腦切除,過程複雜且存在一定風險;即使將藥物通過血液傳輸到大腦,藥物功效會因為血腦屏障而大打折扣。今期專欄中,我會為大家介紹我與團隊所研發的全球首個「磁控血液凝膠纖維機械人」(biohybrid blood hydrogel fibres,BBHF),這一創新技術,突破了傳統醫療手段的限制,將微機械人注入病人體內,通過腦脊液路徑主動運輸藥物直達到腦部的腫瘤病灶。這種利用磁控微機械人微創主動給藥方式有助增強治療效果,同時減少副作用。

為什麼腦部腫瘤的治療如此具挑戰性?儘管傳統的腦部腫瘤切除手術有效,但過程複雜且有神經損傷的風險。若通過注射藥物治療、即利用血液循環將藥物輸送到大腦,也會受限於血腦屏障過濾,大部分藥物難以直達目標位置。

此外,由於血液循環速度快,藥物在體內的停留時間較短,這可能影響療效,而在血管中操控藥物定向釋放的難度也相對較高。

免血腦屏障阻礙 增藥物滯留時間

我們所研發的「磁控血液凝膠纖維機械人」,可通過患者腦脊液作為傳輸途徑,直達腦部腫瘤位置,並釋放其攜帶的化療藥物。利用腦脊液進行傳輸能夠免卻血腦屏障的阻礙,直接接觸腦皮層;而且,腦脊液的流動速度較慢,藥物在該區域的停留時間更長,從而令局部高濃度藥效得以發揮更久,操控亦較容易。

「磁控血液凝膠纖維機械人」是由患者的血細胞、藥物分子及磁性顆粒凝固而製成,非常柔軟,體積細小。微機械人進入人體後,會像小蠕蟲般在大腦表面爬行,由於其柔軟度如同煮熟透的麵條,不會刺破大腦表面。

此外,這種機械人使用患者的血液作為原料,它不會像外來物質般容易形成蛋白冠,避免表面被體內的蛋白質包裹,影響藥物的釋放情況;同時亦能避免產生免疫反應,減少機械人被吞噬或清除的風險,從而延長藥效時間。

「磁控」是指利用外加磁場對磁化物體來進行運動控制或產生效果。由於「磁控血液凝膠纖維機械人」內部加入了微小磁性顆粒,令其可以在無線連接下進行遙控操控,可進行擺動、翻滾、爬行等多種動作,低強度磁場對人體也非常安全。這個微型機械人的體積可以按情況而進一步調整至更細小,進入傳統醫療介入器械難以抵達的部位。

當機械人到達腫瘤位置後,便會通過二十赫茲左右震盪磁場的作用被碎化,釋放出藥物。完成任務後,微機械人會在體內慢慢降解,整個過程經過動物模型驗證未觀察到造成腦組織損傷。

這研究由概念到現在的成果,和我們在深圳的合作夥伴一起歷經了約四年時間,其間我們遇到不少困難及挑戰。首要的挑戰是找尋進入腦腫瘤位置的通路。我們為此進行了大量調研,發現傳統利用腦血管的通路非常具挑戰性,最終確定腦脊液是很理想的傳輸途徑。

接下來,我們要驗證這個方法進行臨床轉化的可靠性,當中仍需要進行大量的動物模型實驗。而且,這研究涉及跨學科的合作,不但需要工程專業的知識,亦需要醫生等醫學專業人士共同合作完成。

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必須要獲取大量可靠的動物實驗數據,以證明該方法安全和有效,才能進入人體臨床測試的階段。

目前,我們正在香港科學園的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MRC@InnoHK)及深圳進行有關實驗,這充分發揮了深港兩地合作互通的獨特優勢。我們期望,五年後可以完成動物實驗階段,其後進行臨床測試,能惠及腦腫瘤病人。

●圖、文:香港青年科學院提供

授課人:張立教授 香港青年科學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