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讓粒子顯形」 中國最前沿的硬核科技具象化了!

2025-10-08 17:10:04 科技

據央視新聞報道,說到高科技,在安徽合肥,有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要把咱們國家在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裝置,做一種可視化的表達。比如讓人造太陽內部看不見的高溫粒子紛紛出場,讓量子糾纏態的變化像星星跳起默契之舞。借助這些具象化的科普呈現,讓大家知道中國的前沿科技有多牛,中國的大科學裝置有多牛,在更多的年輕人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墨子」巡天望遠鏡

「祖沖之」超導量子計算機

當這些科學領域裏仰望星空的名字

被用畫面呈現出來後

中國最前沿的硬核科技具象化了

在安徽合肥,有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用手中的「視頻魔法」,將中國科學家研究中的浩瀚宇宙與微觀粒子的奧秘,翻譯成一場場超乎想像的視覺奇觀,成了前沿科技的「科學翻譯官」。而像這樣的作品,他們已經完成了數十個。

EAST裝置,被稱為中國「人造太陽」,它可以模仿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在裝置內部產生超高溫、超低溫等極限條件,科學家們可以藉此研究核聚變反應的可控性和持續性。但是EAST裝置運行過程非常複雜,它內部核聚變的反應過程肉眼無法觀測。但是楊遠帆團隊通過三維數字技術對EAST裝置進行數字孿生重建,戴上XR設備,就可以實現凌空拆解,內部的功能模塊可以直觀呈現,運行原理也一目了然。

歷時4個多月的製作,先後修改十幾個版本。原本在托卡馬克真空室內運行的,看不見摸不着的粒子運行軌道,經過計算機模擬後,終於變得清晰可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剛「讓粒子顯形」的想法,在這群年輕人的手中變成了現實。

安徽可視科學科技有限公司 楊遠帆:這些鏡頭在科學家腦海里面浮現了很多次,但是他是第一次親眼看到了他們的成果,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呈現,就在他們看到這些成果,那種喜出望外、溢於言表的喜悅是讓我非常激動的,我是要比他們更開心。

楊遠帆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一位力學博士,2020年,他曾在校內參與運營學校的官方新媒體賬號,當時部分製作簡單,卻達到數千萬閱讀量的科普短視頻,引起了他的思考。

安徽可視科學科技有限公司 楊遠帆:我就非常驚喜,發現我們國家的很多公眾對於前沿的科學是很感興趣的。我們當時就在想,我們能不能夠作為「科學翻譯官」的身份,把中國最「硬核」的、最前沿的科學,能夠給它翻譯,或者說轉化成為公眾可以看得到、摸得着以及可以交互的3D模型,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理解中國最前沿的科學。

就這樣,楊遠帆和幾名同學一起踏上了「科學可視化」的道路。團隊裏既有來自本校和其他高校的同學,也有來自國外的留學生。平日裏,這群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小夥伴會在一起頭腦風暴,也會到科學裝置的工程建設現場考察。

這是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工程建設現場,它也被稱作「下一代人造太陽」,如何將它做可視化呈現,正是團隊的下一個挑戰。

安徽可視科學科技有限公司 楊遠帆:規模最大,以及挑戰也最大的一個大科學裝置了,因為它還沒有建成,現在我們所有的參考數據和材料只有它的圖紙和CAD的數據。BEST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能力的新挑戰,如何把這種超大規模的科學數據、科學裝置能夠呈現出來,是讓我們很興奮的一件事情。

現在,楊遠帆團隊已經和全國150多位科學家,十幾個國家大科學裝置產生了合作。他們要擔當好「科學翻譯官」,將中國最前沿的科學技術用最美的方式向世界傳播。

安徽可視科學科技有限公司 王達開:我們的初心其實就是,讓中國的「硬核」科學被看見,這件事情也讓我們覺得挺有意義的。

責任編輯: 孫嬌嬌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