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香港教育界第十七屆國慶訪京暨專業交流團於9月22日啟程,展開為期六天的南京、北京研學之旅。9月26日,在教育局常任秘書長陳穎韶率領下,約130名團員於北京拜會國家領導人及教育部官員,成員涵蓋大專院校代表、教育專業團體及中小幼校長、副校與前線教師。透過走訪抗戰紀念地、觀摩課改實踐、考察創科機構,團員全面深化對國家歷史與發展進程的理解,積極探索香港國民教育深化實施的新方向。

以史為鑑珍視和平 儀式育人厚植情懷
交流團首站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北京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及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系統回顧抗戰歷史。多位校長表示,紀念館內豐富的原始史料、復原場景與影像證言令人震撼,使歷史變得可感可記。有中學校長指出,將推動館校合作、口述歷史與證據式學習融入校本課程,引導學生在理性與情感交融中體悟「以史為鑑、珍愛和平」,認識今日和平繁榮的來之不易。
團員亦於清晨參與天安門廣場升旗觀禮。國歌奏響、國旗升起之際,場面莊嚴肅穆,觸動人心。多名幼小校長表示,將完善校內升旗儀式與「國旗下講話」機制,使儀式育人常態化、具體化,將家國情懷融入日常,潛移默化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自豪。

兩地深入交流 協作推動教育質效
9月26日,交流團於人民大會堂獲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清華接見,並與教育部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座談。陳穎韶表示,今年適逢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於國慶前率團赴京緬懷先烈、汲取啟示,意義深遠。她感謝教育部、中聯辦及江蘇省教育廳的支持,使行程高效有序、成果豐碩。
在專業交流方面,團員分組走訪南京多所大中小學及幼稚園,深入課堂觀摩教學,就人工智能輔助教學、跨學科項目學習、素養導向評估及學習歷程檔案等議題深入交流。有小學校長指出,內地學校落實「教—學—評」一體化與數據驅動教學成效顯著,值得香港借鏡;亦有幼稚園園長關注德育滲透與遊戲化學習的平衡,強調愛國教育應從學前階段起步,融入生活實踐,實現從情感培養到行動踐履的全面育人。
拓展視野推動融合 產教協同開新局
交流團訪問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就課程銜接、聯合研學與人才培養合作交換意見,助力香港學生拓寬升學與交流渠道,暢通成長路徑。
創科實地考察亦為亮點。團員參訪南京全國高校信息通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及京東集團等機構,實地了解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有中學STEAM課程主任表示,從算法研發到供應鏈管理、自動化倉儲的系統整合,展現國家在創新鏈、產業鏈與供應鏈協同上的速度與規模。多位直資及辦學團體校長計劃將AI、物聯網與工程設計的真實案例引入跨學科課程,並探索與內地高校及企業共建見習與研學項目,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理解「科技強國、實業立國」的深刻內涵。

從「看見」到「教好」 落實愛國情強國志
多位團員總結指出,此行既是生動的歷史課,也是面向未來的創科與生涯規劃實踐課。他們表示將把所見所感轉化為可操作、可評估的校本方案:在公民與歷史科深化證據式學習與館校合作;完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與校園文化建設;推進創科課程與職涯教育銜接,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協同效應。有中學校長強調,教育工作者應引導學生銘記歷史、珍視和平、胸懷家國、放眼世界,將「看見中國」轉化為「教好中國」,在香港持續厚植愛國情、砥礪強國志、踐行報國行,為國家高質量發展與香港長治久安培根鑄魂、育人育才。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