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港理大推數碼轉型 自己讀乜自己安排 教育4.0重塑課堂設計 跨學科組合學士課程首批學生「飲頭啖湯」

2025-10-08 04:29:01 香港
●曹建農表示,香港理工大學推出教育4.0,將重塑課堂設計,希望建立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化學習。香港文匯報記者楊盈盈 攝

科技迅速發展,對大學的學與教模式帶來重大衝擊。今年9月新上任的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教學)曹建農近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媒體訪問時表示,港理大正積極推動數碼轉型,透過深化人工智能(AI)等先進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促進教學創新,包括推出教育4.0,一改以往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重塑課堂設計,希望建立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化學習。其中,新設立的跨學科組合學士學位課程(BDSIS),今學年剛錄取第一批學生,他們無須跟從既有大學院系或學科組合,而是依個人興趣自行設計主修專業,從而培養新一代的主人翁意識、創造力和學術素養。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盈盈

長期從事計算與計算機科學研究的曹建農,涉獵大數據、機器學習及AI在醫療與教育領域應用。他致力在教學上引入AI智能分析與決策,形成相輔相成的AI與數碼化轉型,提升教與學效能與管理水平,為此,港理大正推動大學層級的教育4.0策略,由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轉向以學生為本的科技賦能學習,實現個人化與自主化,並培養面向未來的能力。

學生可主動掌握學習節奏

曹建農解釋,過往的教育1.0至3.0雖經歷電子化與互聯網浪潮,但主導仍在教師,但教育4.0將讓學生主動掌握學習節奏、程度與興趣,並結合AI進行因材施教與動態評量,同時強化協作與溝通能力。在具體實踐上,港理大將以數據驅動管理,利用學習數據監測學生表現並作早期預警與介入,並建構互動平台促進3萬多名學生間的交流。

他舉例說,過去大學一年級的程式設計,往往面對學生能力參差問題,未來可藉AI提供多層次任務與評核,為學生生成個人化學習路徑,提高投入與學習成效。

新設的跨學科研究課程,更大幅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曹建農介紹,該課程學生可獲個人化輔導和深入指導,按照跨學科學習課程框架,依個人興趣靈活地設計並組合成自己的主修專業。若學生已有一個學習焦點,希望針對重大地方/國家/地區/全球議題(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客製化研究 ,在與計劃負責人/個人學術導師協商下,便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任意從不同院系中選科(甚至包括其他大學的科目)。

港理大又會利用教資會三年一度的教與學發展基金開展改革性創新項目。曹建農介紹,項目聚焦四大主題:一是建設全校性AI教與學工具平台,整合師生使用的各類AI工具與資源,並設置審批機制,納入優秀學生成果;二是探索AI作為教學輔導的角色,以及以AI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路徑,從而帶動系統化的教學改革;三是聚焦教師AI賦能,校方將為全體教師提供系統化的AI培訓,協助未受過完整AI訓練的教師建立全面理解與實務能力,大學亦會考慮將院系AI實務應用的成熟度納入部門KPI;四是關注學生培育與身心健康,校方將發展AI輔助諮詢工具,回應學生在學業與情緒方面承受的壓力。

與海內外名校協作推創新教學轉型

為配合轉型,曹建農表示,港理大已設立高等教育研究及發展院,作為教育改革與創新的推進平台,下設數碼轉型學部、教育研究中心、教育轉型聯盟三個單位。其中,教育研究中心會聚焦研究以AI釋放課內時數,重塑學習模式,以及強化師生AI素養訓練;教育轉型聯盟則會對接內地與國際頂尖高校,以跨校協作推動創新教學轉型項目。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