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集思廣宇|黃金周「旺丁旺財」 本港旅遊多元魅力正崛起!

2025-10-07 17:01:38 評論

文/李廣宇

今個「國慶+中秋」超級黃金周,香港再度迎來遊客潮。據統計,截止長假期第四天,已有超過八十七萬名內地旅客入境本港,海外遊客人數亦較去年大幅增長。街頭巷尾、商場景點人潮湧動,酒店入住率逼近九成,零售和餐飲業反映樂觀,這次黃金周呈現出「旺丁亦旺財」的可喜局面,但吸引人潮只是起點,能否帶動實質消費,才是關鍵!

回顧過去,香港雖然每逢假期都迎來人潮,卻時常出現「旺丁不旺財」的困境。旅客雖多,消費卻有限,甚至出現「只打卡、不消費」的現象。然而,今年黃金周的氣氛有所不同。旅客不僅走進主題樂園和購物地帶,還積極參與城市漫步、生態旅遊和特色活動,令不同層面的經濟鏈條都受惠。這種轉變,並非偶然。

首先,本港在「體驗經濟」上的布局開始見效。以賽馬旅遊為例,馬場早已不只是博彩場所,而是年輕世代的打卡熱點。單在2024/25年度馬季,總入場人次突破一百七十萬,其中內地旅客超過二十萬,按年倍增。賽馬與城市節慶氛圍結合,不僅展示了本地文化底蘊,也為餐飲、酒店、零售等行業創造連鎖效應。這正是特色體驗成功轉化為消費力的最佳案例。

其二,政府和業界在服務與支付方面的優化,亦為旅客留下好印象。由於跨境支付與資訊查詢愈趨便利,旅客在港的消費意欲提高。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更利用實時平台,協助旅客避開繁忙時段,優化行程體驗。這些細節上的努力,往往是決定旅客是否「多逗留一晚、多消費一筆」的關鍵。

其三,新景點與新地標持續增加,為香港注入新鮮感。從啟德體育園到西沙Go Park,從航天城11Skies到灣仔合和商場,這些多元選項讓旅客有理由「再次來港」。旅遊業不再僅靠「購物天堂」的單一標籤,而是逐步擴展至文化、運動、自然生態與城市生活的多維體驗。

當然,成功並不代表可以自滿。筆者曾在過往文章中指出,本港旅遊若要持續發展,不能單純依靠人流,更要確保經濟紅利能廣泛惠及市民。黃金周旺丁旺財,固然值得高興,但若未能持續創新,勢頭亦可能轉瞬即逝。消費模式轉向本地特色商品與體驗,對商戶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從手信設計到餐飲服務,若能緊貼旅客喜好,並結合數碼推廣,便能抓緊這股新消費力量。

展望未來,下半年仍有全運會、美酒佳餚巡禮、設計營商周等盛事,勢將為香港吸引更多旅客。政府應持續推動跨行業協同,把活動效益放大,並進一步推廣夜間經濟與特色社區。長遠而言,香港需在保持「國際化」的同時,展現「在地化」的魅力,讓旅客願意花時間、花金錢去感受城市的獨特韻味。

總結而言,今次黃金周的表現,顯示香港正逐步走出「旺丁不旺財」的陰影。透過新景點的推出、生態與文化體驗的深化,以及服務優化與支付便利的配合,香港展現了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潛力。旺丁旺財,不應只是短期佳話,而應成為香港旅遊的新常態。

(作者為工聯會副理事長、香港I.T.人協會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