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小沖 香港中資期貨業協會會長、朗潤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自2022年特首施政報告首次提出「強化風險管理」以來,此後連續3年,施政報告相繼提出了「進一步強化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地位」、「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措施,既相互關聯又相互影響,應視作有機整體,統籌推進。
關於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建設
過去4年的施政報告提到風險管理中心,主要討論保險行業發展措施。實踐中,風險管理不僅包括靜態的風險管理工具保險及再保險,還包括動態風險管理工具、期貨期權及衍生品等,因此十分有必要明確和拓展風險管理中心的內涵。國際上,金融資產最重要的風險管理手段是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工具。香港要建設和提升風險管理中心地位,必須要有高度發達的衍生品市場作支撐。只有大力發展衍生品市場,與現貨(股票債券等)形成聯動,才能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的風險管理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衍生品市場目前幾乎全部是金融衍生產品,恒指系列產品及股票期權佔據絕對主導地位。截至2025年9月底,港交所衍生品累計成交3.12億張合約,衍生品前9個月總成交量同比增長11.33%,其中期貨成交同比增加2.02%、期權同比增加18.83%。衍生品總成交中,期權成交佔比約59%。期權增長亮眼,但將近90%為正股交收的美式股票期權,期貨交易增長較少,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香港的股票期權市場發展很有特色,但是期貨投資者無法參與該市場。有必要在港交所上市現金結算的歐式股票期權,為期貨投資者開闢另外一個可投資的優質標的資產,方便客戶更有效的進行投資、套利和風險管理活動。香港如能在現金結算的歐式股票期權上取得和現貨交收的美式股票期權上一樣成功,將使香港衍生品市場的總體成交量增長50%以上。
積極推動港交所探索上市更多的衍生產品,包括國債期貨、港版VIX指數以及其他熱門期貨標的,同時探討與內地市場期貨產品互掛安排和更多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滿足市場多樣化、多層次需求。
與國際接軌,延長港交所大部分產品交易時間至23小時,通過不間斷交易,做到亞歐美市場全覆蓋,減少市場跳空風險,方便客戶隨時進出市場,在降低投資者及金融仲介市場風險的同時,可以有效增強市場吸引力和活躍度。
關於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建立
一般而言,大宗商品包括金屬、能源及農產品三大類。金屬包括貴金屬(金銀鉑鈀等)、有色金屬(銅鋁鉛鋅錫鎳等)、黑色金屬(鐵礦及鋼等);能源包括原油及下游油氣產品;農產品包括穀物(玉米、小麥)、油脂油料(大豆、豆粕菜粕、豆油菜油棕櫚油等)及軟商品(糖、棉花、咖啡、可哥等)。政府提出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並表示將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匯聚業界代表,加強大宗商品政策的頂層設計和長遠策略制訂。期待「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能從更高維度,更全面的謀劃整體發展策略。
黃金交易中心建設是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的重頭。香港的黃金實貨流通一向非常旺暢,是亞洲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黃金流通和消費中心。現有香港黃金交易所歷史悠久,運營管理體系上自成一體。目前,香港黃金交易所已經完成公司制改革,標誌着該機構向現代化治理邁進了關鍵的一步。未來,香港應該從增強香港黃金交易所的信用背書和優化交易模式方面入手,大力發展以黃金為代表的貴金屬市場。
大宗商品的現貨交易需要與其衍生品(商品期貨及期權等)交易相互匹配。強大而完善的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必然伴隨着有區域乃至世界影響力的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全球來看,大宗商品交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同時也是大宗商品衍生品繁榮的市場,比如中國內地和美國。衍生品市場不僅是現貨商用來進行風險管理和庫存管理的有力工具,更是大宗商品價格發現的重要途徑。證監會與金管局近日聯合發布了《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期待監管機構及交易所也能為大宗商品市場發展制定藍圖規劃,明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長遠的發展路線圖,同時投入更多資源啟動香港商品期貨及期權交易市場,吸引做市商的產業客戶等積極參與商品期貨市場交易。
深化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合作,助力國家大宗商品市場國際化。廣期所目前上市的是新能源相關的商品期貨,未來還將上市稀土、鉑、鈀等與綠色低碳發展密切相關的產業特色品種,咖啡、高粱、秈米等具有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特點的區域特色品種以及國際市場產品互掛類品種。香港可以先啟動自身商品期貨,再加強與廣期所以及內地其他商品期貨交易所互聯互通;同時,配套稅務優惠、提單電子化和存款代幣化等金融創新,優化國際大宗商品交易流程,吸引海內外船東及大宗商品交易商落戶香港,帶動海運服務,推動期貨對沖等金融和專業服務發展。
今年,香港資本市場非常繁榮,港交所年度成交額預計突破60萬億港元,市值預計突破50萬億港元。現貨市場交投火熱,交易所盈利能力亦創新高,當前正是港交所加大對衍生品市場投入的絕佳時機。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具備獨特的國家制度安排、優越的營商環境和與生俱來的國際化發展定位,應當繼續發揮這些優勢,抓住發展機遇,境內外聯動、期現貨協同,不斷加快建設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和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的步伐。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