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鄧飛
美國總統特朗普自上任以來「搞作多多」,近日再出驚人之舉,將H-1B專業技術人員簽證的申請費用,從原本僅需1700至4500美元,暴漲至10萬美元。消息一出,矽谷科技界一片譁然。這不僅是費用的驚人提升,更是美國向外籍專才釋放「不歡迎」的政治信號。特朗普口口聲聲要「令美國再次偉大」,卻在實際政策上築起「趕客」高牆,最終很可能「自毀長城」。
H-1B簽證自1990年設立以來,一直是美國科技霸權的重要支柱。每年約8.5萬個名額,主要由印度(71%)與中國(11%)專才獲取,他們遍布亞馬遜、微軟、Google、Meta與蘋果等巨頭企業。更具象徵性的是,Google行政總裁皮查伊、微軟的納德拉,甚至特斯拉的馬斯克,都曾是H-1B的直接受益者。可以說,這項制度既是美國「人才磁石」的象徵,也是其軟實力的核心基石。然而,H-1B費用一夜暴漲至10萬美元,不僅新創公司無力承擔,即便大企業也不得不重新思考招募策略,長遠更會動搖美國吸納全球英才的能力。
這一政策後果至少有三方面。首先是成本轉嫁。簽證費多由美國僱主承擔,暴漲意味招聘成本驟升,巨企或許仍能消化,但對初創而言卻是毀滅性打擊,等同堵死「全球招才」的門路。其次是業務外移。當美國人才成本過高,企業自然更傾向將研發基地設於印度、東南亞或中國香港。結果非但未能保障本土就業,反而加快資源外流。第三則是人才外逃,美國長久以來的「夢想磁場」效應將被削弱,加拿大、歐洲甚至中東等地,勢必成為更多精英的新去處。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素以軟實力自豪,人才正是其軟實力的重要來源。哈佛、麻省理工的光環,本就依靠大批國際學生與學者支撐。如今特朗普政府既削減科研經費,又抨擊精英教育,再加上簽證政策趕客,無異於自廢武功。正如《大學》所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教育與人才培育,本應着眼長遠,追求至善。特朗普卻為短期選票利益,不惜破壞人才制度,短視近乎愚昧。
不過,對內地與香港而言,這卻是一場機遇。中國正大力打造國際人才高地,新設的K字簽證便利外國STEM專才長期、多次入境,與美國的封閉形成鮮明對照,展現戰略遠見。香港特區作為國際城市,本屆政府同樣推行「搶人才」政策,積極吸引創科與專業人士。當美國築牆設限之時,國家與香港共同張開雙臂,正好接納那些「被美國拒之門外」的國際英才。所謂「此消彼長」,美國的自我封閉,恰恰成就了中國和香港的人才紅利。
或許有人會質疑,美國是否會徹底失去吸引力?答案並非如此極端。美國仍擁有世界頂尖大學、龐大資本市場與創業文化,但軟實力的流失,往往不是瞬間崩塌,而是日積月累的削弱。當精英開始遲疑、當新創另覓舞台,矽谷的光環便不再獨一無二。從長遠看,美國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確實正逐步減弱。
總的來說,H-1B簽證加價並非單純的移民調整,而是美國軟實力戰略的重大失誤。特朗普自以為「築牆」能護美,實際上卻是「拆橋」削弱自身。刎地與香港若能趁勢完善引才制度、加強科研生態建設,將有望在未來十年迎來全球人才紅利。古語有云:「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當美國驅逐人才之際,天下英才自然會投向更開放、更包容的新舞台。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教聯會副會長)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