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舉行首輪答辯

2025-10-04 22:08:08 科技

2025香港-紐約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10月1日-10月5日在線上舉行,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澳門以及美國、葡萄牙的中小學生及大學生,51部科學影像作品,近300名參賽選手,200多位教師和100多位家長參加了10月1日的終評第一輪中文答辯。

「今年已是我第五年帶領學生參加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的答辯。每年國慶的答辯日,早已成了我們師生團隊心照不宣的 『固定約定』。」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的科學輔導教師何偉霖說,「特別感謝大賽組委會的精心組織與耐心細緻,為孩子們提供了專業的實踐平台,讓他們能在拍攝、剪輯、答辯中摸索專業技能,把科學探究的每一步都轉化為生動影像。」

「從開場前的躍躍欲試,到被提問時的專注,這次答辯帶給我的不只是一次考核,更是一次收穫。評委老師們的提問,讓我學着思考更有深度的問題,比如智慧交通在未來的前景,這些思考也讓我們的科學探究更有深度、更具意義。這次問辯經歷,既是新的體驗,更是為我們未來的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河南省鄭州市第47高級中學參賽選手李錦燕說。

「十分榮幸能參加這次答辯,對我來說是一次寶貴的成長。我們既展示了研究成果,也將校園角落裏鮮為人知的生態故事講給了更多人聽,讓他們了解了澳門的生態環境。評委們專業的提問,讓我們獲益良多。這個項目超越了書本知識,我們真正地成為了校園生態的發現者、記錄者與倡導者。」澳門培正中學參賽選手潘逸希說。

「演練時,我們曾無數次預演可能遇到的『刁鑽』問題,心中忐忑不安。然而,評委老師的親切與專業,瞬間化解了我們的緊張。他們從實驗鏡頭到數據邏輯提出的寶貴建議,為我們打開了新的思路。這次經歷讓我深刻認識到,科學探究無小事,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它點燃了我們繼續以嚴謹態度投身科學探索的熱情與信心。感謝主辦方為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的機會。」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參賽選手湯翹說。

「我們4名小學生首次共同參加答辯,心情緊張又期待。雖然提前做了充分準備和多次模擬,但進入會議室時,緊張感仍未消散,我們小聲倒計時等候開始。 起初是有些心跳加速,但隨着答辯的推進,我逐漸找到了節奏,嘗試着去自然作答。項目是我們親身實踐的,真實表達即可,無需過度擔憂。最後,我們順利完成了答辯。從焦慮到緊張再到釋然,我感覺自己的抗壓能力和自信心都得到提升,也提高了膽量與團隊協作能力。」上海市靜安區止園路小學參賽選手劉嘉玥說。

據悉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自2016年開始已經連續舉辦了10屆其中線下在美國舉辦了4屆今年是第6年在線上舉行。記者了解到,這次大賽線上終評答辯分兩輪進行。第一輪為線上中文答辯,共有51項青少年科學影像作品參加,選拔其中的20個項目進入第二輪。第二輪為線上英文答辯。

大賽由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組委會主辦,香港青少年科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研究所、鄭州市教學資源保障中心、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會、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小學生學習報、教育時報、中學生數理化協辦。

兩輪答辯結束後,大賽將最終評出11項最佳獎和12項關愛獎。獲獎項目將獲得香港亨達集團贊助的獎金,共計港幣10萬元。

為表彰科學教師在輔導學生參與科學影像活動中做出的努力,鼓勵更多教師積極投身科學影像教育,本屆大賽特設「最佳科學教師獎」,獲獎者將獲得由藍鯨博士捐贈的5000元港幣以資鼓勵。

在首輪線上中文答辯中,51部作品在8個小時內依次呈現。記者在線上答辯現場看到,每一位選手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屏幕背後是一個個躍動着的科學夢想與熾熱的教育熱忱。評委提問時既有嚴謹的學術追問,也不乏輕鬆幽默的互動,會議室裏不時響起會意的笑聲。緊張與暖意交織,嚴謹與創意共舞,雖是雲端相見,卻彷彿能觸摸到那份為科學影像教育而共振的心跳。

據大賽組委會透露,本屆評委結構充分體現跨學科融合特色。中文評委涵蓋科學、影視技術、科學傳播與教育(STS精神)四大領域,國際評委則來自生物地球化學、礦物學、冰川海洋學、生物與古環境、氣候變化、環境、神經生物行為學與科學教育等多元專業背景,共同構築起一個多維度的評審體系,真正踐行了科學·技術·社會(STS)的融合精神。

2025香港-紐約·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

21世紀是科技創新的時代,為了激發青少年的STS(科學、技術、社會)精神,推動STEAM(科學、技術、工程、人文藝術、數學)教育,促使青少年參與可持續發展行動,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組委會為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者及科學傳播者搭建國際交流平台,聚焦青少年科學教育和科學傳播的數碼影像形式,舉辦2025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

(來源: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組委會)

責任編輯: 宋得書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