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胡琴自宋元以來被譽為「中國的歌唱樂器」,以獨特音色與豐富感染力成為中國音樂的代表。香港中樂團多年來致力推動胡琴革新,研發出以可持續物料製作的「環保胡琴系列」,為傳統樂器注入新聲。香港中樂團將10月4及5日假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的《弦動江南 — 徐慧胡琴獨奏音樂會》,由著名胡琴演奏家徐慧擔綱獨奏,孫鵬指揮,音樂會中使用了四種樂器,當中的二胡、低音二胡和京胡都是環保物料製作的的環保胡琴。

徐慧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現任港中樂團署理二胡首席,曾於南京、北京、香港及美國加州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並於2023年主演紀錄片《似是故人來》,獲北京國際電影節短視頻單元優創作品殊榮。她今次將以八首二十世紀至當代作品,展現胡琴藝術的傳承與變奏。
曲目安排由經典至當代漸次展開。開場曲為劉天華首部二胡作品《病中吟》,不僅是他首部二胡作品,更標誌着二胡由伴奏走向獨奏舞台。隨後是失明流浪藝人華彥鈞(阿炳)的《二泉映月》,以低音二胡與樂隊演繹,經彭修文編配後更添厚重管弦質感。劉文金的《如來夢之三·火—綵衣姑娘》熱烈鮮明,由徐慧與琵琶首席張瑩合奏;趙季平的《心香》則源自同名電影配樂,旋律細膩真摯。
王丹紅的《趕腳的人》選自《永遠的山丹丹》第五樂章,重現舊時陝北趕腳人的生活艱辛,而她的另一作品《絢彩江南》則由徐慧聯同張瑩與笛子演奏家林育仙演繹,描繪江南靈動秀麗之美。戲曲篇章方面,《氣衝霄漢》選自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氣勢昂揚,展現舞台張力。壓軸為美國作曲家宮愛思(Alexis Alrich)為徐慧量身打造的《長恨歌》,將於香港首演,為整場音樂會劃上新時代的註腳。

香港中樂團多年來致力推動胡琴藝術的承傳與革新,自2005年起展開「環保胡琴系列」研發,以可再生的PET聚脂纖維膜取代傳統蟒蛇皮,並重新設計共鳴箱,大幅提升樂器的物理功能。環保胡琴系列至今已於海內外演出超過一千七百場,其中的「環保鼎式高胡」於2024年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觀眾於《弦動江南—徐慧胡琴獨奏音樂會》音樂會上,細味環保胡琴的純淨音色。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