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摸魚」(意指偷懶),放假了還「摸魚」?這假期的「摸魚」是真的來到稻田裏,摸真的魚。這個國慶假期,許多地方推出了假期「摸魚」活動,如雲南臨滄芒見村「十月稻田間 自然尋蹤記」主題活動,特別策劃了稻田抓魚,讓遊客能親身感受自然野趣,在稻田中充分放鬆身心。而這些「摸魚」活動,引來不少平時把「摸魚」掛在嘴邊的遊客們:昆明上班的文先生搶了十幾張「摸魚」票,一家三口躍躍欲試之外,他還把自家的親戚們一併「拉下水」;臨滄的王女士平日在外忙工作,假期回到家鄉下田摸魚,瘋狂給自己的同事「安利」家鄉美……●香港文匯報記者 譚旻煦 雲南報道 圖:受訪者供圖
「快呀快呀,魚兒跑了」、「太滑了,牠溜啦」、「唉呀,又沒抓到」……國慶假期的稻田裏,除了長稻子,還「長」出了許多人。
小孩投入玩 魚越滑溜人越樂
在雲南臨滄耿馬縣勐撒鎮芒見村,聞訊前來摸魚的人們發出一陣陣遺憾中透着歡樂的呼喊聲。「快快快,我終於抓住了」,只見一名十三四歲的男生把一條比他小臂長的魚緊緊抱在懷裏,踉踉蹌蹌地從稻田中走出來,想把魚放到田梗邊的竹筐裏,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唉呀……」伴隨着一聲尖叫,魚兒又溜回到了田裏。男生甩了甩手,跟着魚兒又蹦進了田裏。經過與魚兒一番較量,他終於抓到了一條大魚,儘管汗水泥水浸透了衣服,男孩和家人笑得樂呵呵的。工作人員說,魚兒越滑溜,田裏的人們就越樂呵,大家的這種快樂也感染了現場的人們,大家紛紛拿起手機記錄下開心的時刻。
場地另一邊,孩子們正在老師和農戶的指導下,體驗「打穀子」。「原來農民伯伯這麼辛苦,以前只在書本裏見過,這次算是體驗到了」,一番操作下來,孩子們一邊捏打酸了的手臂一邊感慨。
親親大自然 上班族如回故鄉
這個假期,芒見串聯了周邊的旅遊資源,打造了「十月稻田間 自然尋蹤記」主題活動,其中特別策劃了稻田抓魚。臨滄市文旅集團副總經理陳浩說,「我們希望通過這類充滿野趣的互動項目,讓孩子們在真實稻田中親身感受農耕文化的魅力,在親近自然的同時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協作精神,讓他們在歡聲笑語中收穫成長,實現遊客滿意與鄉村文旅的融合發展。」
該活動不僅吸引家長和孩子們,也吸引了不少平日在城裏工作沒太多時間回家鄉的朋友們。王女士老家離芒見不遠,平時她在外地上班,很少有時間回家,「這次假期長,我也是難得回來一次」,她說第一站就選擇來到芒見,「走進稻田,聞着稻香,這是小時候熟悉的味道,」王女士說,這撲面而來的鬆弛感,讓她一下覺得「回家了」。芒見還設置了打卡拍照點,很多年輕人在那裏輪候着拍片,「太美了,拿手機隨便一拍,都是可以做屏幕保護的大片」,小陳和朋友一邊讚嘆,一邊發朋友圈。她們有一名好友小王是本地人,小王說這次回來,看到家鄉變化太大了,這裏太美了,「等我回去上班,要告訴同事們,回歸大自然真是最好的解壓方式,我要介紹更多的朋友來我們家鄉旅遊做客。」
強調三優勢 景觀體驗鬆弛感
雲南省臨滄市被稱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海明珠」,臨滄市文旅局副局長楊萍說,組織以「稻田、自然」為主題的節慶活動,臨滄有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景觀,國慶正好是水稻成熟季,成片的稻浪搭配青山秀水,隨手一拍都是風景,這是城市裏難得看到的自然野趣。第二是體驗,來到這裏不是單純的觀光,遊客能下田、體驗收割、打穀,跟着村民做農家菜,吃農家飯,真正走進自然,融入鄉土。第三就是鬆弛感,臨滄保留了很多原生態的民風民俗,這些是最真實的當地風情,是最自然的鄉土煙火。來到了這裏就好像回到了心中的故鄉一樣,符合很多遊客追求的鬆弛感,慢度假需求。「遇見臨滄,如回故鄉」,楊萍說,相信大家只要走進臨滄,一定會愛上這片自然與文化共生的土地。
「平時大家上班各忙各,見面的機會也不多,今年這個國慶加中秋的假期,正好把兄弟姐妹們叫出來聚一聚」。「80後」文先生其實是獨生子,他約的是自己的表親,他表示,「白天把大家叫出來,帶着娃去昆明周邊的鄉村裏玩一玩,這次遇到有趣的摸魚和釣魚比賽,索性幫大家報名一起參加了。」文先生帶着兩個侄子在田裏抓魚,雖然一無所獲,但在此前的親子釣魚比賽中卻拔得頭籌,釣到15條魚,還贏得了5公斤稻田米。晚上他們回到城裏和老人們相聚,三代同堂晚餐,「真是過了一個豐收團圓節。」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