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打好文旅牌增香港旅遊含金量

2025-10-03 04:28:58 評論

昨日是內地國慶中秋黃金周第二日,香港迎來大量旅客,市面人氣旺盛,零售餐飲市道「丁財兩旺」,處處洋溢歡樂氣氛。值得留意的是,近年訪港旅客的旅遊模式正悄然轉變,除了購物消費和觀光打卡外,愈來愈多旅客追求深度文化藝術體驗,例如西九文化區不少文藝演出場場爆滿,深受歡迎。香港應把握機遇,善用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充分釋放文藝潛力,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旅遊體驗層級,並藉此完善本港文藝生態圈,打造可持續的文旅聯動發展引擎,讓旅客因為一首歌、一齣劇或一位表演者,而深深愛上香港這座城。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旅遊發展,包括公布《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成立「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並陸續落實推行9個項目,如香港龍城深度遊、開放舊油麻地警署等,展現香港多元旅遊資源。這些項目結合歷史、文化、藝術與地區特色,為旅客提供豐富體驗。特區政府可進一步推動周邊文創產品和服務,例如開發具特色的紀念品、藝術衍生品,讓旅客將美好體驗實體化,帶回家與親友分享,延續旅遊記憶,同時帶動本港文創產業發展。

除了傳統景點與飲食購物,旅客對文藝節目的需求日益濃厚。例如西九文化區成為文藝愛好者的熱門目的地,香港原創粵語音樂劇《大狀王》載譽歸來第三度公演,加開十場仍迅速售罄一票難求;兩度榮獲格林美獎的爵士樂歌后Nicole Zuraitis的演出座無虛席,展現文化藝術對旅客的強大吸引力。另一方面,東九文化中心將於今年11月全面啟用,推出17個「東九開幕季」節目,匯聚內地、本地與海外創作力量,融合藝術與科技,為觀眾帶來嶄新體驗,其5個表演場地的訂租申請更已排至明年3月,反映本港文藝表演潛力巨大,市場需求旺盛。

從西九文化區的四大旗艦表演藝術節、首個卡巴萊藝術節,到東九文化中心的藝術與科技融合等,均為旅客提供多元文藝體驗選擇。香港應積極回應旅客喜好,把握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戰略定位,推出更多優質文藝節目,吸引不同客群,透過「以文塑旅」,以文化內涵提升旅遊品質,讓旅客獲得更多高層次體驗;同時「以旅彰文」,藉旅客流量推廣本地藝術,形成良性循環。

對此,香港應完善文藝生態圈,在吸引外地優秀演出者的同時,也須系統培養本地人才。特區政府可加強與藝團、院校合作,提供更多創作資源、演出機會與專業培訓,例如透過「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支持本地製作,鼓勵跨界合作,提升作品水平。西九文化區與東九文化中心作為重要平台,可持續委約本地創作,培育新一代藝術家與技術人才。此外,善用「人才清單」吸引國際藝術專才來港,帶動本地水平提升,讓「以文藝帶動旅遊、藉旅遊促進文藝」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得以實現。

香港擁有豐富且獨特的文藝和旅遊資源,只要充分發揮兩者的協同效應,打造獨特文旅品牌,定將提升國際競爭力,為經濟注入新動力,讓香港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綻放更耀眼光芒。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