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傲冬 民建聯秘書長
迎來國慶,香港街頭滿布飄揚的國旗與區旗,象徵着這座城市與祖國命運與共的緊密聯繫。當前,國家正處於「十四五」規劃收官和「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時期,香港在由治及興的新階段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未來須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在鞏固金融、交通、貿易等傳統優勢的同時,全力推動綠色轉型、科技創新和人文交流,在新征程上找準定位,為由治及興注入強勁動力。
國家「十四五」規劃單獨設專章指引香港發展方向,清晰肯定香港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並支持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以推動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和內地各城市的合作。這既是對香港優勢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的鞭策。邁入「十五五」規劃的新階段,國家正全面推進新質生產力、綠色低碳轉型與全球科技競爭格局。香港如何立足本身,做到既服務國家發展所需,又鞏固獨特地位,至關重要。
發揮自身優勢 深化灣區合作
香港應完善數字資產監管體系,如在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及在發牌制度基礎上實施相關政策;並發揮離岸人民幣樞紐優勢,深化虛擬資產監管及數字人民幣跨境試點,發展更多元的貨幣項目,提升人民幣的支付效率,並繼續鞏固綠色債券等區域的核心地位。
為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雙碳」目標,香港可大力推動新能源車輛的普及,並推動打造綠色港口航運服務;並引入智能建築與節能技術,推廣由社區組織與執行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以及借助香港法規透明、國際認證體系完善的優勢,建設自身成為亞太地區綠色認證與環境服務的中介平台。
交通是大灣區一體化的基礎,香港需持續深化自身樞紐角色。香港國際機場的第三跑道已啟用,應進一步建設世界級多元聯運物流平台,並加強與大灣區各機場的合作,形成「多樞紐」格局;配合國家「新基建」戰略,加速發展智慧出行和數字貨運平台的建設,提升跨境效率。高鐵與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不僅要便利旅客往來,更要做到推動產業鏈跨境布局,形成延展效應,最終令人才、園區和科研設施優勢互補。
強化科研產業 促進青年交流
香港科研具備國際視野,應繼續強化與深圳創科產業的合作,如大力發展河套區,令港深創科園區在「一區兩園」的獨特優勢下攜同發展。為配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香港應吸引國際科研機構落戶,並培養本地科研企業,在AI醫療、智能製造等領域孵化新產業,並與內地產業鏈相銜接。
香港不僅是經濟樞紐,更擔當文化橋樑角色,應持續深化人文交流,鞏固青年的國家認同感。特區政府可為內地國際化企業與人才的培養提供平台,發展更多中外合作的辦學與專業人才的培訓。
在青年的文化交流上,可借助「大灣區實習」等項目,讓更多青年深入了解國家科技、文化與產業發展;推動香港電影、設計、表演藝術走進內地,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市場形成正向互動;利用香港的國際網絡,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香港故事,提升國際社會對國家發展戰略的理解。
面向國家「十五五」規劃,香港必須鞏固自身優勢,提升國際金融、交通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地位,積極參與綠色轉型與人文交流並推動創科產業化。唯有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銜接國家發展戰略,香港才能在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中找到最佳位置,實現「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並為國家全面現代化的步伐作出更大貢獻。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