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子珍
美國國務院近日發布所謂「2025年販運人口報告」,對香港特區打擊販運人口工作作出嚴重失實指控,不僅將香港列入第二級別監察名單,更以傲慢姿態否定香港法治成果。這種基於意識形態偏見而非客觀事實的政治操弄,既暴露了美國國務院對國際法治原則持雙重標準,更暴露其干預中國內政的險惡意圖。該報告完全違背基本事實,是對香港法治社會的公然褻瀆,特區政府予以最強烈的譴責。
港販運人口率處極低水平
相比世界其他地方,香港的販運人口發生率處於極低水平。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統計,全球主要國際樞紐城市的平均人口販運檢出率為每十萬居民1.2-2.5人,而香港的數字僅為0.06。這種顯著差異,是源於香港完善的社會治理體系從根本上遏制了犯罪土壤。作為連續十年獲評全球最安全城市前三甲的國際化都市,香港的邊境管控、勞工權益保障和執法效能始終維持國際領先水平。
香港作為法治指數長期位居全球前20的司法管轄區,擁有全球最廉潔的公務員體系、最高效的海關查驗系統和最健全的勞工保護制度。這三個支柱共同構築了預防人口販運的堅固防線。特區政府現行法律框架中,有超過50條條文針對人口販運,形成了懲治人口販運的立體化網絡。從《刑事罪行條例》第129條關於販賣人口的專門規定,到《入境條例》對非法移民的嚴格管控;從《僱傭條例》對外籍家庭傭工的全方位保障,到《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對非法資金流的監控,這些法律條文相互銜接、互為補充,其嚴密程度較單一立法模式更具系統優勢。
特區政府的執法實踐構建了「預防-識別-救濟」三維防控體系。2024年開展的11,300次初步識別審核,覆蓋了非法入境者、性工作者、外籍家庭傭工等全部高風險群體,所有審核均採用聯合國推薦的「2+3」識別模式(即2項基礎篩查加3級專業評估),並配備泰米爾語、孟加拉語等12種小語種翻譯服務。
港嚴厲打擊跨境販運人口罪行
在跨境協作方面,香港警方與東南亞國家建立的「閃電行動機制」成效顯著。去年成功瓦解的跨國求職詐騙集團,正是通過該機制在72小時內解救出7名香港居民。這種高效的跨國執法合作,獲得國際移民組織專門致函讚賞,而美國報告對此視而不見,反而質疑特區政府的執法決心,這種悖離事實的指控令人憤慨。
在區域合作層面,香港與東盟各國建立的「販運人口情報交換機制」已促成多宗重大案件破獲。去年聯合印尼警方解救的126名受害人中,有43人經香港提供的線索獲救。這種務實高效的合作,使香港連續三年獲選為亞太反販運工作組副主席城市。報告對香港這些國際貢獻刻意忽略,暴露其選擇性地運用國際標準的虛偽面目。
作為國際航運樞紐和金融中心,香港始終以最高標準履行國際義務。不僅全面實施《打擊販運人口措施指南》,更主動將歐盟《2011年反販運指令》的核心條款納入本地立法。美國國務院此次報告,是將人權問題政治化的又一拙劣表演。這種打着人權旗號行干預之實的行徑,早已被國際社會看穿。歷史終將證明,任何基於政治目的之污名化企圖,都將在事實與正義面前潰不成軍。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