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文化情緣增強自信 深度融合共促復興

2025-09-30 04:27:02 評論

鄧飛 立法會議員 教聯會副會長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製作的專題片《習近平的文化情緣》及大型專題節目《習近平經濟思想系列講讀》,昨日起陸續在香港電台電視頻道和新媒體平台、大公文匯網和點新聞等平台播出。在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習近平的文化情緣》與《習近平經濟思想系列講讀》節目的啟播,不僅是一次文化傳播的重要舉措,更是以文化為紐帶,加深香港與祖國情感聯結、推動文化傳承與增強國民身份認同的生動實踐。文化作為民族的靈魂與血脈,既是歷史的沉澱,也是凝聚人心的核心力量,《習近平的文化情緣》開啟的,正是一扇讓香港市民直觀感受中華文化深厚底蘊、理解國家發展理念的重要窗口。

《習近平的文化情緣》透過實地探訪河北正定、福建廈門、浙江杭州、甘肅敦煌等習近平主席工作或調研過的地方,將宏大的治國理政理念與具體的文化場景相結合,讓文化精神可觸可感。

河北正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人們能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的和諧共生;福建廈門海洋文化的特質,洋溢着開放包容的獨特品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文明印記,見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延續不絕;甘肅敦煌則訴說着絲路文明的輝煌與中外文化交流的悠久歷史。

習近平主席曾擔任河北省正定縣委副書記和書記三年多,使這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冀中平原農業縣趕上時代大潮;他在福建廈門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期間,又把鼓浪嶼定位為「國家瑰寶」,在申遺過程中對八卦樓予以修繕;到甘肅敦煌考察調研時,多次表示對這座底蘊深厚的絲路古郡的嚮往。

通過選取習近平主席心繫文化傳承發展的生動故事,展現他對「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的深邃思考、珍愛文化遺產、賡續歷史文脈的深沉情懷。

這些場景不僅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兼收並蓄」的生動例證,更讓香港市民清晰認識到,祖國在文明探源、文化遺產保護上的堅定努力——從古城修繕到文物修復,從傳統技藝傳承到文化創意轉化,每一份堅持都是對文化根脈的守護。而這份守護,正是香港與祖國共享的文化財富。

文化是動態的參與和認同

文化傳承從來不是靜態的陳列,而是動態的參與和認同。

對於香港而言,長期以來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地,既積澱了獨特的本土文化特色,也面臨着如何更好融入中華文化主流、築牢文化根基的課題。

《習近平的文化情緣》節目的價值,就在於跳脫了單純的文化知識傳授,轉而以「情緣」為切入點,讓香港市民從「旁觀者」變為「共情者」。當節目呈現的文化場景與香港市民的生活體驗產生聯結,比如敦煌文化體現的交流精神,與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開放屬性相契合;良渚文明展現的工匠精神,與香港追求卓越的城市品格相呼應;這種基於共同價值的情感共鳴,會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歸屬感。

更重要的是,文化情緣的建構,是國民身份認同的核心基礎。國民身份認同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建立在對國家歷史、文化、價值觀的深刻理解與認同之上。

《習近平的文化情緣》通過還原習近平主席與文化的深厚淵源,詮釋了「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一重要理念,也讓香港市民明白:祖國的發展不僅是經濟的騰飛,更是文化的復興;香港的繁榮穩定,不僅需要依託祖國的經濟支持,更需要扎根中華文化的土壤。

通過感性共情認同國家民族

當香港市民透過節目了解到,祖國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是為了讓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都能共享文明成果;祖國推動的文化發展,是為了讓中華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新的生機。這種認知逐漸內化為「我是中國人」的身份自覺,讓國民身份認同從情感層面走向理性層面,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認同。

此次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香港各界的合作,更將文化情緣的建構推向了實踐層面。

無論是聯合推廣粵港澳共同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還是合作開展大熊貓文化、歷史文化等主題活動與巡展,這些舉措都讓文化傳承從「熒幕上」走進「生活中」。

當香港市民在體育賽事中感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在大熊貓文化活動中體會到祖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在歷史文化巡展中觸摸中華文明的脈搏,這些真實的參與體驗,會讓文化情緣更加深厚,也讓國民身份認同更加具體。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香港要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而發揮這種獨特優勢的前提,正是香港與祖國在文化上深度融合、在身份上高度認同。

當前正值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的文化情緣》的啟播恰逢其時。

節目不僅為香港市民打開了一扇了解祖國文化的新窗口,更為香港與祖國共同推動文化復興、鑄牢國民身份認同搭建一座堅實的橋樑。文化的力量是無形的,卻能穿透時空、凝聚人心;情緣的紐帶是柔軟的,卻能經受考驗、緊緊相連。

當越來越多的香港市民透過文化感受到祖國的溫度與力量,當文化情緣在香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香港必將在傳承中華文化的進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而「一國兩制」實踐也必將在文化認同的堅實根基上,煥發更持久的生命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