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启真
近日,美國國務院再度上演慣用的「政治騷」發布所謂《投資環境報告》(下稱《報告》),肆意抹黑香港的國安法律,污稱「侵害營商環境」「定義空泛增營業風險」「壓制民主人士」云云。美方如此妄加詆毀,用國務院港澳辦「港澳平」文章的話說:《報告》愈顯拙劣,堪稱可笑可恥可惡!
從法律常識來看,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制定實施是維護法治、保障社會穩定的基石。世上幾乎所有主流國家和地區都需要法律來維護國家安全,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美國自身有《愛國者法案》《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等眾多涉及國家安全的法律,為何香港特區國安立法就被其扣上「侵害營商環境」的帽子? 2019年「黑暴」肆虐、「攬炒」橫行,令香港社會吃盡苦頭。幸而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實施填補了法律真空,有力維護了法治權威,重塑了社會安寧,從根本上維護了香港的營商環境。
至於所謂「定義空泛增加營業風險」的指責,純屬無稽之談。在任何成熟的法律體系、特別是普通法體系中,成文法只會規定較為原則性的條款,具體個案標準往往是在司法實務中進行確定。本港不僅國安立法水準高超,更有高度專業的司法隊伍,所有案件嚴格依據法律程序審理,充分保障人權與司法公正。從近年審結的多起國安要案不難看出,特區司法機構完全能夠依法獨立、公正地處理相關爭議。
而《報告》關於「壓制民主人士」說法,更是顛倒黑白。那些所謂的「民主人士」,實質是策動參與「黑暴」的違法者,甚至在國安立法後仍煽動暴力,妄圖癱瘓特區政府、顛覆國家政權。其行為早已遠超過言論、集會自由的範疇,構成了嚴重罪行。依法追究他們的罪責,正是法治精神的體現,也是捍衛公義的必要之舉。美國一向自詡「法治標竿」,卻對香港依法懲治罪犯橫加指責,難免讓人懷疑是否「篤到佢痛處」。
其實,只要稍為關注本港最近的財經新聞,就能輕易看穿《報告》裡許多說法「只係得把口」。譬如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顯示,香港排名高居全球第三、亞太區第一,進一步縮小與「榜眼」倫敦的差距。菲沙研究所日前發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5年度報告》更顯示,香港繼續獲評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其中「國際貿易自由」分項也蟬聯首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9日介紹,今年恆指上升逾30%,首8個月日均成交額增加1.3倍。另據統計,2024年美國企業在港設立的地區總部和辦事處數量不降反升,較去年同期成長9%,總數接近1,400家。凡此種種,都力證包括美資在內的國際資本「用腳投票」選擇香港。
試問《報告》的操盤手,為何對上述被許多主流外媒報道的事實視而不見?很顯然,《報告》不過是想再藉香港議題搞政治操弄,當中的陳腔濫調和抹黑伎倆改變不了香港營商和投資環境持續向好的大勢,只會暴露美方根深蒂固的政治偏見與無可奈何的霸權焦慮。
(作者為法律專業協進會副會長、香港山東社團總會副秘書長、濟南市政協委員)
0 / 255